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一、現代文閲讀(共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説“孝”許天笑   兩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對...

練習題1.68W

問題詳情:

一、現代文閲讀(共9分,每小題3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説“孝”許天笑   兩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對...

一、現代文閲讀(共9分,每小題3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説“孝”

許天笑

    兩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對師徒的對話,揭開了人類這條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祕密。徒弟子路在河邊問道:“老師,我想聽聽您的志向。”老師孔丘想了想,説了十二個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孔子的這三句話,也可以用三個簡單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懷之,是慈。請注意,為什麼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樣,為什麼此後世世代代的*人,也同樣把孝稱為百善之首呢?

    也許有人會説,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後輩需要向老人學習,以傳承各種知識和技能,所以當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獨有,世界上各個文明都是如此,這一點不足以説明孝在*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資料也表明“孝為首”的情況未必自遠古就如此。在已經發現的我國最早文字——*骨文中並沒有“孝”字,孝字出現於更晚些時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們不妨先看看荀子對人類生存處境的一段論述。荀子認為,“人生不能無羣”,“人能羣,彼不能羣也”。人類相對於其他物種,在力量、速度上都沒有什麼優勢,卻能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中勝過其他動物,是因為人懂得羣體合作。人為什麼能做到羣體合作,就在於每個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無羣,既在羣體中,就不能不講本分,否則,就不免會陷於紛爭、*和瓦解。無疑,為了羣體的共存,人還需要把自己天*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來。

    孟子曾把人的天*中固有的四種合作、利他的因素,稱為“四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點的意思。僅僅有一個起點,當然是不夠的,關鍵在於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過怎樣的道路,滲透到人們點點滴滴的生活實踐中去。似乎正是在這一點上,*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漸漸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輪迴的文明中,合作*的因素在一定意義上是以來世許諾的形式向信眾頒佈的。人們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相信,只有誠實善良,“不殺人”,“不偷盜”,才能在死後獲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減除後世輪迴之苦。

    然而在*,在熱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後,人們似乎漸漸形成了關注現實世界、慎言死後世界的傳統。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對這一傳統的精練表達。相應地,*人摸索到了一條立足於現實世界、發揚合作利他天*的道路。這條道路,自然要從一個人出生時最先相遇的兩個人——父母開始,從自己和這兩個人無法割捨的關係開始。如此設想,我們似乎就容易理解,孝為什麼被無數*人作為修身的起點,成為百善之首。

    在人類社會中,代際關係具有不可選擇*。人能夠選擇職業、住所、生活方式,卻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這一不可選擇的事實從消極的一方面理解,是無法逃避的深深的無奈。不過,從積極的一面來理解,代際關係的不可選擇*,恰恰使“孝”在*文化中成為修身的起點,成為百善之首。每個人都無可迴避地處於與父母的實際關係中,正因為如此,“孝”是每個人都不能不終生面對的事情,同時也就為每個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養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養你的德行,成為一個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嗎?請從那個你一出生起就必須與之合作的人開始,請從孝開始。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孝”字的結構:上面是一個老人,下面是一個孩子。老在上,子在下。孝的含義,就這樣清晰地呈現着。

                                                      (摘自《國學》,有刪改)

1.下列對“孝”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孔子説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可以用“孝、信、慈”三個字來概括,以“孝”為先的思想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人。

B.*骨文中並沒有“孝”字,孝字出現於更晚些時候的商周金文中,“孝為百善首”也未必自遠古即有,但這並不能説明孝在*不具有至高地位。

C.一個人從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無法割捨的兩個人——父母,這樣看來,“孝”成為百善之首,是因為無數*人把它作為修身的起點。

D.“孝”是每個人都不能不終生面對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無可迴避地處於與父母的實際關係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A.“人生不能無羣”,“人能羣,彼不能羣也”,這是荀子對於人類能勝過其他動物以適應嚴酷生存環境的原因的論述,羣體的合作讓人類能夠在生存劣勢中獲得發展。

B.孟子把人的天*中固有的四種合作、利他的因素,稱為“四端”,但僅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夠的,還需要在實踐中表現出來。

C.基督教、佛教是以來世許諾的形式向信眾頒佈合作、利他因素,這似乎讓*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漸有了差距,從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D.商代熱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後,傳統發生了變化。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説法就是對人們關注現實世界、慎言死後世界的傳統的精練表達。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有人説,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後輩需要向老人學習,來傳承各種知識和技能,但這不能成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B.孔子以孝為先的説法、孟子的四端説、荀子的合作説,他們關於孝的內涵的理解和認識,對我們今人有非常好的啟示作用。

C.人需要把自己天*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來,對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羣體合作,是為了羣體的共存。

D.“孝”字的結構本身就很好地詮釋了孝的含義。“孝”有助於培養我們的合作精神,讓人變得仁慈、有愛心。

【回答】

1.C(“孝”被“無數*人作為修身的起點”與“‘孝’成為百善之首”同屬結果而非原因。)

2.C(“基督教、佛教是以來世許諾的形式向信眾頒佈合作、利他因素”與原文不符)

3.B(文中孟子和荀子並沒有談到孝的內涵。)

知識點:科普類文本閲讀 社科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