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 徐績字元功,宣州南陵人。舉進士,選桂州教授。王師討交趾,轉運使檄績從*。餉路...

練習題2.5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 徐績字元功,宣州南陵人。舉進士,選桂州教授。王師討交趾,轉運使檄績從*。餉路...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 

徐績字元功,宣州南陵人。舉進士,選桂州教授。王師討交趾,轉運使檄績從*。餉路瘴險,民當役者多避匿,捕得千餘人,使者使績杖之,績曰:“是固有罪,然皆飢羸病乏,不足勝杖,姑涅①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並劾績,績力爭不變,使者不能奪。      

舒亶聞其名將以御史薦績惡亶為人辭不答通判通州瀕海有捍堤廢不治歲苦漂溺勃躬督防卒護築之堤成民賴其利。 

徽宗立,遷中書舍人,修《神宗史》。時紹聖黨與尚在朝,人懷異意,以沮新政。帝謂績曰:“朕每聽臣僚進對,非詐則諛;惟卿鯁正,朕所倚賴。”詔與蔡京同校《五朝寶訓》。績不肯與京聯職,固辭。遷翰林學士。國史久不成,績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閏矣,未能成書。蓋由元祜、紹聖史臣好惡不同,範祖禹等專主司馬光家藏記事,蔡京兄弟純用王安石《日錄》,各為之説,故論議紛然。當時輔相之家,家藏記錄,何得無之?臣謂宜盡取用,參訂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績草詔戒史官,俾盡心去取,毋使失實。績與何執申偕事帝於王邸,蔡京以宮僚之舊,每曲意事二人,績不少降節。謁歸視親病,或言翰林學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績謁告歸爾,非去朝廷也,奈何輕欲奪之!”  

大觀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覲,極論茶鹽法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對曰:“生財有道,理財有義,用財有法。今國用不足,在陛下明詔有司,推講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見卿久,今日乃聞嘉言。”蔡京自錢塘召還,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績笑曰:“人各有志,吾豈以利祿易之哉?”京慚不能對,績亦終不復用。 

以疾卒,年七十九。績挺挺持正,尤為帝所禮重,而不至大用,時議惜之。

(節選自《宋史·徐績傳》) 

註釋:①涅:刺字塗墨。 

11.下列對文中劃橫線的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舒亶聞其名/將以御史薦/績惡宜為人/辭不答通判/通州瀕海有捍堤/廢不治歲/苦漂溺勃/躬督防卒護築之/堤成/民賴其利。 

B.舒亶聞其名/將以御史薦績/惡宜為人/辭不答通判/通州瀕海有捍堤/廢不治/歲苦漂溺/勃躬督防卒護築之/堤成/民賴其利。 

C.舒亶聞其名/將以御史薦/績惡宜為人/辭不答/通判通州/瀕海有捍堤/廢不治/歲苦漂溺/勃躬督防卒護築之/堤成/民賴其利。 

D.舒亶聞/其名將以御史薦/績惡宜為人/辭不答/通判通州瀕海/有捍堤廢/不治/歲苦漂溺勃/躬督防卒護築之堤/成/民賴其利

12.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項是 (     )

A.遷,調動官職,一般是升官。而“予左遷九*郡司馬”中的“左遷”則是“貶官,降職”的意思。 

B.秦王贏政稱帝前,普通人都自稱“聯”,贏政稱帝后,“聯”成為帝王一人的專稱。

C.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 

D.古人對“死”一般都用諱稱,因級別不同,“死”的説法也不一樣,從文中“卒”可以推斷徐績的等級應該是諸候。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朝廷發兵*交趾時,轉運使發佈官文,徐績應命從*。由於運送糧餉的路上瘴氣瀰漫,崎嶇險阻,應當服役的人大多躲避藏匿。徐績同情他們,為使一千多個被捉來的人免遭杖責而據理力爭。  

B.針對《神宗正史》久未編成的狀況,徐績認為原因在於史臣好惡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見難以一致,所以應廣泛蒐集資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實的國史。他的見解和主張得到皇帝肯定。 

C.皇帝曾命令徐績與蔡京同校《五朝寶訓》,徐績一再推遲,不肯與蔡京共事。後來在徐績回鄉看望生病的親人時,蔡京便以翰林學士沒有擅離京城的先例為由提出異議,但皇帝並不同意蔡京的看法。 

D.大觀三年,因茶鹽法已成為百姓苦痛,徐績建議皇上詔令有關部門研究商議,勉力行事就可解決。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諸 。 

(1)績挺挺持正,尤為帝所禮重,而不至大用,時議惜之。 

(2)謹癢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回答】

11.C

12.D

13.C

14.

(l)徐績正直公正,尤其被皇上禮遇推崇,卻未被重用,當時的議論為他感到惋借。 

(2)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覆講給百姓聽,鬚髮花白的老人就不會揹負或頭頂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解析】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舒亶聞其名/將以御史薦/績惡宜為人/辭不答/通判通州/瀕海有捍堤/廢不治/歲苦漂溺/勃躬督防卒護築之/堤成/民賴其利”,這句話的意思是“舒亶聽説他的名聲,將舉薦他為御史,徐績不齒他的為人,拒絕不迴應。徐績擔任通州通判,海邊有防護大堤,廢棄未曾整治,每年海水氾濫成災,百姓以此為苦。徐績親自督促防卒防護築修,堤成,百姓依賴徐績的功績而得到好處”;可以抓住名詞來斷句,比如“舒亶”“御史”“績”“通州”等。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和謂語的確定。一般情況下,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須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覆等修辭。特別注意“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

12.

試題分析:回答此類題目,必須熟記文學名著的主要內容,區分文學常識的概念,仔細察看題幹中的修飾限制成分。D項,“從文中‘卒’可以推斷徐績的等級應該是諸候”有誤;徐績的等級應該是士大夫而不是諸侯。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備考時要積累名著、名篇作者、時代、國別、文學形象、作品主題等文學常識。解答此道題目,需要逐項審讀,按照自己積累的有關知識,判斷相關內容,是否正確;要注意各項表述中有關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C項,“蔡京便以翰林學士沒有擅離京城的先例為由提出異議”有誤;文章倒數第三段中的原句是“或言翰林學士未有出外者”,“或”的意思是“有人”,可見不是蔡京提出的異議,而是“有人”。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選項C對應的文字在文章倒數第三段,文中的句子是“或言翰林學士未有出外者”,選項張冠李戴。

1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挺挺持正”,正直公正;“尤為帝所禮重”被動句;“而不至大用”動詞本身表被動;“惜”,為動用法,為……惋惜。第二句中,“謹”,認真興辦;“申之以孝悌之義”,狀語後置句,應為“以孝悌之義申之”;“頒”同“斑”;“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狀語後置句。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徐績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被舉薦為進士,被選拔舉薦為桂州教授。朝廷的*隊*交趾(今越南),轉運使發文徵召徐績從*。運*餉的道路兇險,瘴氣瀰漫,服役的百姓大多躲避藏匿,(官府)捕獲一千多人,使者命徐績杖打百姓,徐績説:“這些人的確有罪,但都是些飢餓瘦弱睏乏之人,不能承受杖打,姑且染黑臂膀以示*戒,這樣做就可以了。”使者發怒,想要連同徐績*劾,徐績據理力爭,秉持自己的主張,使者不能強行改變。 

舒亶聽説他的名聲,將舉薦他為御史,徐績不齒他的為人,拒絕不迴應。徐績擔任通州通判,海邊有防護大堤,廢棄未曾整治,每年海水氾濫成災,百姓以此為苦。徐績親自督促防卒防護築修,堤成,百姓依賴徐績的功績而得到好處。

徽宗即位,升遷為中書舍人,修訂《神宗史》。當時紹聖年間結黨結盟的現象在朝中還存在,人懷貳心,來阻撓新政。帝對徐績説:“我每次聽百官進諫回答,不是欺詐就是諂媚,只有你是骨鯁之臣,是我所倚賴的。”詔令與蔡京共同校訂《五朝寶訓》。徐績不願與京共事,堅決拒絕。遷任翰林學士。國史長時間未能修成,績説:“編修《神宗正史》,已經歷14年了,未能成書。這是因為元佑紹聖年間的史臣好惡不同,範祖禹等專門主管依靠司馬光的家藏記事,蔡京兄弟純乎採用王安石的《日錄》,各自著述,所以評議一片雜亂。當時輔相之家,家藏記錄,哪一家能沒有呢?我認為應該全部取用,參驗修訂是非,集成大典。”帝認為言之有理,命徐績起草詔書*戒史官,使他們盡心選取剔除,不要使史書失實。徐績與何執申一起在宮中隨侍皇上,蔡京用皇上舊宮僚的身份,常常曲意逢迎兩人,徐績未曾稍稍降低節*。請求歸省看望生病的親人,有人進言説翰林學士未有出京的,帝説:“績請求謁告歸省罷了,不是離開朝廷,(你們)怎麼想要輕易改變他的訴求。”    

大觀三年,為太平州知州。*覲見,極力闡述茶鹽法已成為百姓苦痛,帝説:“因為財政用度不足,(所以推行茶鹽法)。”績回答道:“生財有道,理財有義,用財有法。現在國庫空虛,只要陛下明確詔令有關部門,研究商議,勉力行事就可解決。”帝説:“長時間沒見你,今日一見才聽到美芹之獻。”蔡京從錢塘應詔回京,用隱晦的言辭打動徐績,説:“您的功績在伯通之上,伯通已經位居相位。”績笑道:“人各自有自己的志趣,我怎麼能因為利祿而改變呢?”京慚愧不能對答,績也始終未被重用。

徐績因病辭世,年齡79歲,徐績正直公正,尤其被皇上禮遇推崇,卻未被重用,當時的議論卻為他感到惋惜。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