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閲讀【*】【乙】兩段選文,完成文後各題【*】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

練習題1.24W

問題詳情:

閲讀【*】【乙】兩段選文,完成文後各題【*】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

閲讀【*】【乙】兩段選文,完成文後各題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餘為兒童時,聞山遊者説峽山寺,難為儔①遠地,嘗以為無緣能來。及茲獲遊,周曆五峯,然後知峽山之名於世,有其故焉。

於靈鷲寺時,述諸山居之所長,而未言其所不足。如 虎 丘 之 劍 池 不 流 天 竺之 石 橋 下 無 泉 麓 山 之 力 不 副 天 奇 靈 鷲 擁 前 山 不 可 視 遠 峽 山 亦 少 平 地 泉 出 山 無 所 潭。

乃知物之全能,難也。況求友擇人而欲責全耶?去其所闕,用其所長,則大小之材無遺,致天下於治平②也,弗難矣。(《題峽山寺》)

【註釋】①儔(chóu):伴侶,此處用作動詞,結伴同遊。②治平:*修明,社會安定。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去國懷鄉(離開)           B.至若春和景明(美景)

C.然後知峽山之名於世(出名,著名) D.去其所闕 (通“缺”,指缺點)

2.選出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        ]

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入則無法家拂士( 《生於憂患,死於*》)

B.不以物喜                      全石以為底(柳宗元《小石潭記》)

C.而未言其所不足                學而不思則罔 (《<論語>十則》)

D.有其故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3.選出對【*】【乙】兩段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A.*文先寫登岳陽樓所見的自然風光,接着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景不同,情亦不同,一*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鮮明的對比。

B.*文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寫之中。

C.乙文中,作者通過寫童年時聽旁人的講述,從正面表現了峽山寺的美景。

D.乙文是一篇借題發揮之作,寫峽山寺只是一個引子,目的是引出後面的議論。

4.用現代漢語解釋下面兩個句子。

(1)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譯文】                                                           

(2)乃知物之全能,難也。況求友擇人而欲責全耶?

【回答】

1.B(日光)

2.C

3.C

4.(1)被降職遠調的官員和吟詩作賦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2)(我這)才領悟到完美無缺的事物,是很難得的啊,何況交朋友選擇人才,卻要求盡善盡美呢!

5. 如虎丘之劍池不流,天竺之石橋下無泉,麓山之力不副天奇,靈鷲擁前山,不可視遠,峽山亦少平地,泉出山,無所潭。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