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26.(14分)儒家思想是*傳統文化的主流,並且保持了長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於其思想體系根據時代的需要在不斷...

練習題3.17W

問題詳情:

26.(14分)儒家思想是*傳統文化的主流,並且保持了長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於其思想體系根據時代的需要在不斷...

26.(14分)儒家思想是*傳統文化的主流,並且保持了長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於其思想體系根據時代的需要在不斷豐富和完善。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仍有其重要的社會價值。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守舊而又維新,復古而又開明,這樣一種二重*的立場,使得儒家學説能夠在維護禮教倫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過去,一手指向未來,在正在消逝的貴族分封制宗法社會和方興的大一統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樑。這就是為什麼儒學在當時能成為“顯學”的原因。

——張岱年、方克立主編《*文化概論》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天道之大者在*陽,陽為德,*為刑。刑主殺而德主生。

——班固《漢書·董仲舒傳》

材料三   理學是*古代最為精緻,最為完備的理論體系,其影響至深至巨。理學家將天理和人慾對立起來,進而以天理遏制人慾,約束帶有自我**、個人**的情感欲求。……應該看到,理學強調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也強化了中華民族注重氣節和德*,注重責任與歷史使命的文化*格。

——張岱年、方立克主編《*文化概論》

材料四   如果沒有長期以來形成的多民族統一的中華民族文化的自我認同,*這樣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就會在全球化浪潮和現代化過程中被“化”掉……從歷史上看,儒家曾不斷吸取周邊各民族的文化豐富自身。……儒家文化不僅是農業文明的產物,也是華夏族羣的精神形態……作為民族的意識與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郭齊勇《儒家文化與*現代化》

(1)依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説明儒學在戰國後期成為“顯學”(蔚然大宗)的理由。(4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樣的世界觀?從理論來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點。董仲舒的“道”與先秦道家的“道”在內涵上有何區別?(4分)

(3)理學家是如何深化傳統儒學,使之成為“最為精緻,最為完備的理論體系”的?依據材料三,説明理學“影響至深至巨”的表現。(4分)

(4)依據材料四,你認為*在現代化進程中,儒家文化應怎樣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2分)

【回答】

【參考*】(1)理由:在分封制宗法社會和大一統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樑;孟子、荀子對儒家思想加以總結和改造,吸收了一些其他學派的積極合理成分,使儒學體系更加完整,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4分)

(2)世界觀:天不變、道亦不變(自然界不變化,則倫理道德不變)。(1分)特點:以道家、法家和*陽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學,形成新的儒學體系。(1分)區別:道家的“道”是指世界萬物的本原(自然法則),強調順應自然,清靜無為;董仲舒的“道”是指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社會法則)。(2分)

(3)理學家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2分)表現:注重民族氣節和德*;注重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2分)

(4)增強民族認同感;與時俱進,不斷豐富自身內涵;發揮精神引領作用。(2分)

知識點:*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