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材料一德國兩位經濟學家柯武剛和史曼飛在他們的《制度經濟學》中文版序中寫道:“很少有一個國家的國民比*人更多...

練習題1.23W

問題詳情:

.材料一德國兩位經濟學家柯武剛和史曼飛在他們的《制度經濟學》中文版序中寫道:“很少有一個國家的國民比*人更多...

.材料一德國兩位經濟學家柯武剛和史曼飛在他們的《制度經濟學》中文版序中寫道:“很少有一個國家的國民比*人更多要遭受艱難、戰爭、騷亂和困苦……(但在20世紀最後二三十年裏)我們目睹了這一不幸趨勢的轉向。*在趕超中給人印象最深的進步要歸功於*人的機敏和勤勞,但也應歸功於*再次向外部世界開放了它的經濟。*經濟體制中的這些基本變化將使發展新的可依賴的制度變得必要。”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崛起座座城……”

材料三過商品緊缺,購物要憑票搶購;今日商品豐富,物美價廉,任你挑選。

請回答:(1)材料一中“不幸趨勢的轉向”的轉折點是什麼?請根據材料概括*進步的原因。( 4分 )

(2)概述從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並説明其發展趨勢。( 6分 )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為什麼會首先“在*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試簡要加以評價。( 4分 )

(4)材料三反映了什麼歷史現象?説明了什麼問題?( 6分 )

【回答】

(1)轉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原因:*人的機敏和勤勞;對內改革;對外開放。( 4分 )

(2)主要內容:在農村,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發展鄉鎮企業和非農產業;在城市,進行以擴大企業自*為中心環節的經濟體制改革;把單一的*經濟發展為以*為主體的多種經濟形式;把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轉變為以間接管理為主、實行宏觀調控的管理體制。發展趨勢:根據黨的十四大決議,經濟體制改革將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進一步深入發展。( 6分 )

(3)歷史事件:建立經濟特區。原因:地理位置優越,便於吸收西方的技術、資金、管理經驗;廣東、福建華僑眾多,便於引進外資。評價: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累了經驗,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4分 )

(4)反映的歷史現象:我國逐步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説明的問題:正在探索的*特*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符合*國情,使社會生產力極大發展,*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6分 )

知識點:*特*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