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名人語錄 >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經典語錄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經典語錄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於1870年2月7日,逝於1937年5月28日),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

著有《自卑與超越》、《人*的研究》、《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等,他在進一步接受了叔本華的生活意志論和尼采的權力意志論之後,對弗洛伊德學說進行了改造,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經典語錄

我們的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的本身,而是因為我們加在這些事情上的觀念

事實上,在人的自然情感中最難剋制的就是驕傲。雖然我們試圖掩蓋它,和它戰鬥,打敗它,阻止它,剋制它,但卻無法將它消除,它隨時都會表現出來,在歷史中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它。甚至就算我們以為自己徹底克服了驕傲的情緒,我們也可能為自己現在的謙卑而感到驕傲。

有一點一定要牢記,那就是在對待兒童時一定不要粗暴、魯莽,而應該不斷給他們鼓勵,幫助他們認識到現實生活的意義,從而不斷縮小他們想象的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差距。

孩子的心理產生自卑感,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可能是由於身體缺陷帶來的影響,也可能是成長環境造成的。比如,家長對孩子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法,缺少對孩子的關愛,或者管教太嚴,那麼孩子會認為,生活充滿了苦難,因而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一種敵對的情緒。

人的本*無法忍受長期的屈從,被輕視的感覺、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總是會喚醒人們攀登最高一級目標的願望,從而獲得補償,然後臻於完美。

除了人格的統一*外,人*另一個重要的心理事實是人們對優越感和成功的追求。這種追求與人的自卑感有著直接的關聯。如果我們不感到自卑或自我感覺處於“下游”狀態,我們就不會有超越當下的願望。優越感與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現象的兩個方面。

他從不哭泣,甚至在本該哭泣的時候反而大笑,給人一種缺乏情感的冷酷印象。實際上,這恰恰*了他的脆弱。每一個冷酷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脆弱。真正強大的人是不會對冷酷感興趣的。這類兒童經常不修邊幅,他們咬指*,挖鼻孔,頑固不化。事實上,他們需要鼓勵,也應該讓他們明白,在他們行為的背後隱藏著恐懼——害怕表現出脆弱。

直接指出他們過去的錯誤,這於事無補。讓他們採納新的方法才是我們要做的。切記不可教條地和他們說話,即便是提建議,也不應該用命令的語氣,而是儘量用“可能”、“也許”或“你可以嘗試一下”等建議*的口吻。即便是我們知道他們錯的地方和原因,我們也不能貿然指出,讓他們有種被人強迫去做的感覺。

個體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動是以人的自卑感為前提的。所有的兒童都有一種天生的自卑感,它會激發兒童的想象力,激勵他們嘗試通過改變自己的處境來緩和或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心理學把這種現象稱為心理補償。

由於兒童身體的不成熟,教育是異常必要的,教育的目的產生於這樣一個事實,即只有依靠群體的力量才能克服兒童的不成熟。教育的目的必然是社會*的。

永遠不要相信通過羞辱或奚落能改善孩子的行為,只會強化孩子的怯懦心理。這樣的孩子過於擔心自己的言行,無暇考慮別人,甚至會靠犧牲他人的利益來獲得聲望。

The belief in predestination is in many ways a cowardly escape from the task of striving and building up activity along the useful that reason it will prove a false surpport.從許多方面看來,人會相信宿命其實是出於怯懦的逃避,因為相信宿命就可以不必在有益的人生方向孜孜??基於上述理由,宿命論信念只是一種虛假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