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名人語錄 > 

史景遷經典語錄

史景遷經典語錄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1936年8月11日–),歷史學者,著名*史研究專家。


經典語錄

少年十五十六時,彎弓盤馬百事隳。不解將身事名主,惟愛*雉南山陲。

順治、康熙兩朝,旗人生活舒適,他們不是駐紮“京畿”,就是在各省“駐防”。旗人坐擁大片田產,攻下京城後,京畿的好地大多歸屬旗人,並且不需為給養人丁而*煩。再者,他們享有特別的職位保障。*職世襲之制早在清朝開國即已存在,不只見於*世紀旗制式微之後。比如,滿洲上三旗的佐領職位有百分之七十二是由本家男丁繼承,百分之八十七的佐領職位是由同一家旗長期把持。至於漢*八旗的二百七十個佐領中,有一百八十七人是世襲繼承,幾乎佔了七成。十七個蒙古參領,事實上每個都是世襲而來。

“鹽商在開始販鹽之前必須繳納的六種主要額外規費,包括:發給鹽引之前支付鹽官和衙門文員的額外費用,金額是每引二錢;在運鹽船艙口檢核鹽的體積、重量的費用,每引七分;通過各檢查登入鹽時付給檢查員的茶水費,每引二錢;船隻航行長*必須取得通行許可,每引若干分,船隻的許可、執照的封印、拆封印、航船的最後許可,每引若干錢,加總後每引約二錢七分;各關口都有各種名目的規費,還有支給督鹽官和駐防兵丁的費用,難以細數;到了船隻泊靠*西、湖南、湖北各口岸,還須付給督鹽官若干錢,停放費若干分,鹽的取樣費若干釐,更不消說檢查船隻文牘的一般費用,總計約每引二錢五分。保守估算,這些支出至少讓每引多增加一兩的費用。

“說穿了,只要皇帝能牢牢控制鹽商,這虧空就不是大問題。因為,真正供應皇上錦衣華服和尋歡作樂的,其實是鹽商。而曹寅與其同僚的職責就是緊盯著鹽商把銀兩拿出來而已。”

有這麼一道奏摺,提到商人入府學,取得巨人資格的問題(一旦商人賺了錢,便會開始關注自己的社會地位)。李煦提到,兩淮鹽商原籍多為山西、山西,或徽州。山西、山西之西商子侄,准予童生資格入揚州府學,名額十四人。然而徽商並無名額,因為徽州與揚州同屬一省。但徽州至揚州,相隔千里,家居揚州的徽商,根本無法回原籍參加考試。所以,徽商祈請將其子侄依照西商慣例,亦於揚州府學有十四名名額。

“滿漢生活的交流互動是清初最有意思的面向之一”。

終*世紀,兩淮鹽商似乎越來越有錢。不過,根據曹寅與李煦的鹽課奏摺,儘管他們有所謊報欺瞞,但要說興旺,那還是以後的事。康熙朝的鹽商自然不是赤貧;他們在康熙南巡至揚州時以豪奢的排場來接駕。不過,他們的處境也不是那麼穩定,也絕非只賺不賠。巡鹽御史亦無法指望年年順利達成鹽引的定額。

“曹寅此時的生活迷人之處不在於他要分心認同滿漢文化,而是在於他如何成功融貫滿漢文化”。

在曹寅的主持之下,總計九百卷,包括四萬八千九百首詩作,逾兩千兩百位作者的《全唐詩》善本,以將近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全套校勘、刻版的工作。

曾幾何時,而昔日之樹,已非拱把之樹;昔日之人,已非童稚之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