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名人語錄 > 

王永彬經典語錄

王永彬經典語錄

王永彬,字宜山,人稱宜山先生, 一生經歷了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五個時期。著有《圍爐夜話》,與《菜根譚》(【明】洪應明)、《小窗幽記》(【明】陳繼儒)一起被稱為“處世三大奇書”。王永彬涉獵廣泛,在著述授業之餘,經史諸子書法醫學皆習,尤好吟詩,其同郡文友王柏心為其撰寫《勅授修職郎宜山王公傳》記載:“公著述外,尤好吟詠,與高安周柳溪、彝陵(夷陵)羅夢生結詩社,號吟壇三友”。王永彬一生治學甚廣,勤於著述,同治五年《枝*縣誌》記其《孝經襯解》一部,光緒《荊州府志》記其《帝統年表》、《圍爐夜話》、《格言集句》三部。

王永彬一生治學甚廣,勤於著述,同治五年《枝*縣誌》記其《孝經襯解》一部,光緒《荊州府志》記其《帝統年表》、《圍爐夜話》、《格言集句》三部。*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普通古籍閱覽室”的藏書目錄中記其《歷代帝統年表》一卷、《先正格言集句》一卷、《朱子治家格言》一卷、《六書辨略》一卷、《音義辨略》一卷、《禊帖集字楹聯》一卷、《孝經襯解》一卷、《圍爐夜話》一卷,合稱《橋西山館雜著八種》。另有《講學錄》、《說古韻言》、《橋西館詩文雜著》、《獨柱山房詩文襟著》、《髒腹病*夫》等。

清同治《枝*縣誌》收錄其《秋暮自城歸石門村途中偶成》、《花溪即景》等詩三首;同治《遠安縣誌》收錄其《同友人遊青溪》詩一首。

王永彬生於乾隆壬子年正月二十三亥時,卒於同治己巳年正月二十五巳時,享年七十有八。為南宋孝宗時王剛中之後,經兩次遷徙,直到其父清朝乾隆間才遷往荊州府枝*縣城西十五里石門坎(今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鎮石門坎人)。

王永彬為人不愛榮華富貴,生*純茂衝遠。光緒《荊州府志·卷五十七·藝文志》記載:“王永彬,字宜山,歲貢生,*孝友,隱居教授。邑令朱錫綬耳聞其名,虛心造訪,永彬鑿坯而遁。”與友人一起每酒醉高論,說到古忠孝義烈之事,則沾襟涕泗不能止。


經典語錄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所以淫是萬惡之首。

飽暖則氣昏志惰,飢寒則神緊骨堅。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滿抱皆春風和氣。闇昧處見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聰明不外露,耕讀可兼營。

教子勿溺愛,子墮莫棄絕。

處世以忠厚人為法傳家得勤儉意便佳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神人之言微,聖人之言簡,賢人之言明,眾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解讀:凡事從自身上找原因,就不會有抱怨了。這就是孟子說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士必以詩書為*命,人須從孝弟立根基。解讀:讀書人必須以詩書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為人要從孝悌上立下基礎。安身立命之本在於揚善棄惡,“詩”既無邪,“書”也無邪,故能成為讀書人處世的根本。做人由最基本的孝悌做起,自然能逐漸推廣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無幼以及人之幼”的大仁境界。

父兄有善行,子弟學之或不肖;父兄有惡行,子弟學之則無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無庸徒事言詞也。君子有過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無過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處小人,必平其氣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守身必謹嚴,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養心須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