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名人語錄 > 

劉梓潔經典語錄

劉梓潔經典語錄

劉梓潔,*電影導演、作家。*師範大學社教系新聞群組畢業,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班肄業。曾任《誠品好讀》編輯、琉璃工房文案、*時報開卷週報記者。寫散文,得過林榮三文學獎首獎;寫小說,得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寫劇本,入選臺北、*、福岡、溫哥華等*影展。寫了好多年才終於出了第一本書,與同名執導電影《父後七日》一同面世。2010年,劉梓潔憑《父後七日》獲第47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經典語錄

要了解一個家庭有多麼多元,只需要問一句:你們過年怎麼過? 除夕夜,我的原生家庭(爸爸、媽媽與我)還是回爺爺奶奶家去吃團圓飯,因為據說我那九十歲的祖父母仍認我媽是唯一媳婦。七年級,我會和珊珊回她家。他們才是真正通情達理的一家,珊珊她媽驕傲告親戚曰:“我的女婿是個女的,我的孫子是一群流浪*。怎樣,電視劇都編不出來吼!”八年級,我偶爾還陪我媽回她那姐妹眾多的孃家,我爸當然陪他嫩妻回那個孃家發紅包。九年級開工,我差不多又要有心理準備,等著接電話,去百貨公司接我媽了。 我跟我爸說過我媽的狀況,他只說了三個字:要吃*。

太奇怪了,這世界。問人家有幾個老爸有幾棟房子不叫瞧不起人,問人家讀幾本書就叫自視甚高。

瑜伽老師說,在每一次吐氣的時候,都給自己一個機會,去找到你身體裡最寬厚的部分。我以前習慣讓稜角露出,越利越好,自傷傷人,稱為個*。現在才漸漸知道,圓融不是鄉愿, 而是慈悲。也許這一切與瑜伽無關,只是年齡。

終於知道有很多事情,不是丟掉,送走,分手,不再聯絡,就可以解決的,有了牽掛,一切就輸了。

宅,不過是一種癖,一種癮,一種你守著它便會覺得安心的嗜好。宅女沒有社會適應不良,不是冷漠退縮,沒有社交障礙,你可以說她比較悶騷,比較慢熱。

你和瑜伽,在我生命的交集,是身體。原來,我來上瑜伽課的潛在理由是如此淺薄,當我和我的身體在一起,也就好像跟你在一起。

我終於為“上班”找到最好的釋義,叫做“賣時間”。 就像種田的農人米太多自己吃不完,所以賣米一樣,時間太多自己用不完的人,只好賣掉。這個動作就叫“工作”、"上班”、“打卡”。不知如何用時間的人,也可以把時間賣掉,上下班打卡規範與記錄會讓你免於時間流失的焦慮慌張,每月彌封放於桌上的薪資條,更是鉅細靡遺的交易明細。

不要隱藏淚水與脆弱,最堅強的人,總是平和地與它們在一起。

天已亮,下雪了。窗外正飄著刨*狀雪花,宿舍後院一片雪白蒼茫。那場雪,像是可以通到心裡某個地方,那般的澄冽乾淨,那般柔軟而仁慈。 自此之後,每逢遭遇挫折悲傷,我就想趕赴到一個下雪的地方,靜看雪落。

對,沒有別的選擇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什麼叫習慣。

請你收拾好你的情緒,我們即將降落。我想,倘若不再坦誠相對,不如給彼此一段空白。帶著自己所謂的真相,想怎樣前行就怎樣前行,管他匍匐還是奔跑。朋友,不如就把友情放在這裡,我們先離開一會兒。等有一天,真相不再重要,失去不再可怕,再後來拾起。

只是,我每一次吐氣的時候,都希望給我們的關係一個機會,維持**,找到新的可能。我聽老師的話,去關照每一次呼吸,能量流過身體縫隙的感覺。我吸氣吐氣,希望在我們關係的縫隙中,填滿老師所說的能量。 我自以為,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名為柔軟的東西。 而事實上,我填入的,不過是妄想與嗔痴。我們的關係不是我能包容與關照的。 它能維持,靠的是你的寬厚與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