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珪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尉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

練習題3.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珪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尉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珪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尉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  

議曰:先王立禮,所以進人也;明罰,所以齊政也。夫枕幹讎(chóu同“仇”)敵,人子之義;誅罪禁亂,王政之綱。然則無義不可以訓人,亂綱不可以明法。故聖人修禮理內,飭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禮廢刑,居禮者不以法傷義;然後*不作,廉恥以興,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國章,殺人者死,則國家畫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慶宜伏辜。又按《禮》經,父讎不同天,亦國家勸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慶不宜誅。然臣聞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亂。仁之所利,蓋以崇德。今元慶報父之仇,意非亂也;行子之道,義能仁也。仁而無利,與亂同誅,是日能刑,未可以訓。元慶之可宥,顯於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亂作。昔禮防至密,其弊不勝;先王所以明刑,本實由此。今儻義元慶之節,廢國之刑,將為後圖,政必多難;則元慶之罪,不可廢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親,親親相讎,其亂誰救?故聖人作始,必圖其終,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義,其政不行。且夫以私義而害公法,仁者不為;以公法而徇私節,王道不設。元慶之所以仁高振古,義伏當時,以其能忘生而及於德也。今若釋元慶之罪以利其生,是奪其德而虧其義,非所謂殺身成仁,全死無生之節也。    

如臣等所見,謂宜正國之法,臵之以刑,然後旌其閭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編之於令,永為國典。謹議。                  

                          (選自陳子昂《復仇議狀》,略有刪改)

15.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枕幹讎敵                          幹:武器    

B.亦國家勸人之教也                  勸:勸說                    

C.今儻義元慶之節                    儻:如果   

D.然後旌其閭墓                      旌:表彰

1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居禮者不以法傷義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仁而無利,與亂同誅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C.元慶之可宥,顯於此矣           之二蟲又何知

D.編之於令,永為國典             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本文是一篇議論文,文章談法說禮,先敘後議,敘議結合,通過徐元慶“手刃父仇,束身歸罪”這一案例,闡述了“禮”與“法”的辯*關係。     

B.作者認為,對徐元慶不予處置,於法不容;予以處置,於禮不合。這就是徐元慶案的特殊*。     

C.在作者看來,徐元慶殺害朝廷命官,雖然觸犯“國章”,有違“政綱”,但為父報仇情有可原,束身歸罪,勇氣可嘉,所以其罪可恕。     

D.作者認為,徐元慶之所以孝義高尚超過古人,行為正義使當時的人佩服,是因為他捨生忘死達到了道德標準,這個道德標準是符合禮義的。

18.將文言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先王立禮,所以進人也;明罰,所以齊政也。

②父爽為縣吏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

③人必有子,子必有親,親親相讎,其亂誰救?

【回答】

15.B

16.A

17.C

18.①先王制訂禮義,是用來約束人們,催其上進的;嚴明刑罰,是用來整頓*的。(“所以”1分,“進”1分,齊政1分)②他的父親徐爽被縣尉趙師韞殺了,徐元慶最後能親手殺掉他父親的仇人,然後把自己綁起來,投案自首。(被動句1分,手刃1分,束身1分)③每個人都有兒女,每個兒女都有父母,如果都由於敬愛父母而互相報仇,那麼這種混亂的局面靠誰來挽救呢?(兩個“親”各1分,救1分,句子大意1分)

【解析】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勸:勉勵。勸:①<動>鼓勵;勉勵。《貨殖列傳序》:“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又】努力從事。《貨殖列傳序》:“各勸其業。”②<動>勸說。《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勸化】⒈規勸感化。⒉(出家人)求人施捨。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針對文言實詞,考生應注意試卷上不考核對詞義的死記硬背,而是著眼於全篇,根據文意去感悟。並且多關注那些文言文中出現頻率高的、教材中常涉及的實詞。最後要結合語境判斷,而非單純“字典式”釋義。方法上應積累典型句,建立儲備庫;因文定義,結合語境解釋;語法分析,依據成分推詞義。如B選項,譯為“勸說”時,不合語境。

16.

試題分析:該題考核文言虛詞的運用。A項,均為“因為”,  B.介詞,和/連詞,和。  C.取獨/這,D項,在/比。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易錯*示】針對文言虛詞的考查重點,18個常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在語境中,結合語法和邏輯的分析,疏通文意;難點在於理解詞語的用法(即詞*)。方法應用上首先,分清虛實。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實詞,又可以是虛詞。其次,辨明詞*。一個虛詞大多有多種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詞、副詞、助詞。再次,對比古今。有的沿用下來,有的用法變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後,注意特殊虛詞。兼詞、虛詞連用,如“何以”“孰與”等。

17.

試題分析:本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C項中“其罪可恕”錯,原文為“然按之國章,殺人者死,則國家畫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慶宜伏辜”。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比如本題的D項,考生就應到文中找到相關內容,然後再與選項進行比較。

18.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翻譯能力,採分點為:(1) “所以”1分,“進”1分,齊政1分(2) 被動句1分,手刃1分,束身1分,句子大意1分(3) 兩個“親”各1分,句子大意1分。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據我瞭解,則天皇后時,同州下邦有個叫徐元慶的人,他的父親徐爽被縣尉趙師韞殺了,他最後能親手殺掉他父親的仇人,然後把自己綁起來,投案自首。

我認為:先王制訂禮義,是用來約束人們,催其上進的;嚴明刑罰,是用來整頓*的。枕著武器,伺機報仇,是為人子女的孝義;懲殺罪人,防止作亂,是帝王統治天下的政綱。既然如此,那麼沒有孝義就不能教育*,政綱混亂就不能嚴明法制。所以聖人制訂禮制,梳理人們的思想,整飭法令,約束人們的行動,使這些掌管法制的人不因為禮義而廢棄刑律,遵守禮制的人不因法規而妨害禮義,這以後*才會不發生,廉潔知恥之風就能蔚然興起,天下就能按正道順利發展了。

然而,依據國家法律,殺人的人應當處死,這是國家統一的法規。執法不能兩樣,徐元慶應該伏罪。又據《禮》,父仇不共戴天,也是國家勉勵人盡孝的教化內容;教化不能馬虎,徐元慶不應被處死,但我聽說從前刑罰的產生,本來是用來制止*的,講求仁德可獲取益處,人們大都崇尚德行。現在元慶報殺父之仇,本意不是作亂,只是儘子女的孝道,教子屬於仁德。講仁德卻得不到益處,與作亂一樣都被處死,這雖叫執法不二,卻不能用來教育人。在這一點,就可公開寬恕元慶的罪行。但是,如能使邪惡有了合法的產生根源,作亂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從前藉助禮教來周密防範作惡,它的弊端數不勝數;先王之所以嚴明刑罰,根本原因就在這裡。現在如果認定元慶的孝道是正義的,而廢止國家的刑法,(把這)作為將來處理類似行為的原則,國家必定會多災多難;那麼對於徐元慶的過錯,不能免除責罰。每個人都有兒女,每個兒女都有父母,如果都由於敬愛父母而互相報仇,那麼這種混亂的局面靠誰來挽救呢?聖賢君主開始做一件事,必定考慮到它的後果,而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因而必須使法律全面完備。所以說:“發揚人們的正義,勢在必行。”況且因孝義而妨害公法,是仁德的人所不做的,用公法遷就私情的行為,王道就不能施行,徐元慶之所以教義高尚超過古人,正義的行為使當時的人佩服,是因為他捨生忘死達到了道德標準.今天如果赦免了元慶的罪行而讓他快樂地活著,就是磨滅了他的德行,損傷了他的義節,就不是所說的殺身成仁,捨身全節的節*了。

依我輩所見,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按照刑律處死元慶,然後在他的墓前立碑表彰,讚頌他的美好節*,這樣,可以使天下按正道順利發展。把這個案件載入國家法律,永遠作為國家法典,恭謹呈上建議。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