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20世紀50年代以來,針對海河流域頻發的旱澇災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庫,在東部...

練習題1.26W

問題詳情: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20世紀50年代以來,針對海河流域頻發的旱澇災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庫,在東部...

20世紀50年代以來,針對海河流域頻發的旱澇災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庫,在東部新開了多條入海河道。

(1)結合流域氣候和地形特點,分析修建水庫和新開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全國的17.

(2)針對流域水資源匱乏的現狀,簡述農業生產應採取的對策。

(3)指出河源地區旅遊開發和景區建設給河流帶來的環境問題,列舉一項應對措施。

依據2014年《*工作報告》精神,京津冀地區逐步淘汰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4)簡述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以及對改善大氣質量的作用。

【回答】

(1)流域內降水量偏少且集中夏季,季節和年際變化大。

中上游地區以山地、高原為主,平時地表徑流量少,暴雨時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庫蓄水調節,可緩解旱澇災害。

下游地區以平原為主,排水不暢,支流集中彙集於海河,易發生洪澇,開挖人工河道,主要用於排水洩洪。

(2)推廣耐旱作物(調整作物型別,進行品種改良):應用噴灌、滴灌、微灌等節水技術,發展節水農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抵禦旱災的能力。

(3)問題:河水汙染(水質下降);徑流量減少(變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

應對措施:例如,合理規劃;加強監測,立法管理;控制旅遊人數;保護植被,植樹種草等。

(4)發展生產*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減少汙染源,降低汙染物的排放(量)。

【解析】

試題分析:

(1)從氣候特點分析,該流域內降水量偏少且集中夏季,季節和年際變化大,所以使中上游地區平時地表徑流量少,暴雨時洪峰流量大,從地形特點分析,中上游地區以山地、高原為主,洪水彙集時間短,因此需修建水庫蓄水調節,既能防澇災,也能防旱災。下游地區以平原為主,排水不暢;且支流集中彙集於海河,導致排水不暢,因此需要開挖人工河道,主要用於排水洩洪。

(2)一方面是改良農作物品種,使農作物適應耐旱環境,積極推廣耐旱作物;另一方面,採用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噴灌、滴灌、微灌等;第三,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旱災的能力。

(3)河源地區的開發排放的汙水和廢棄物會增加,使河水汙染;植被破壞會使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增大;水土流失加劇,會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加。依據產生問題的原因,應採取應對措施,要合理規劃,加強對旅遊區的植被保護,並植樹種草,提高植被覆蓋率;加強對河水的檢測,及時治理,並制定相關的法規;控制旅遊人數,減少對旅遊區環境的破壞。

(4)應結合京津冀地區的社會經濟條件分析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並減少汙染物的排放,改善環境質量。因京津冀地區高等院校多、科研機構多,應發展生產*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提高第三產業比重;減少傳統工業比重,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這樣能減少汙染源,降低汙染物排放。

考點:氣候、地形、水資源、區域經濟發展

知識點:水的運動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