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25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發端於唐宋之際的海洋發展路向,表明我國傳統社會的執行軌跡,開始出現...

練習題1.59W

問題詳情:

(25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發端於唐宋之際的海洋發展路向,表明我國傳統社會的執行軌跡,開始出現...

(25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發端於唐宋之際的海洋發展路向,表明我國傳統社會的執行軌跡,開始出現了由“頭枕三河、面向草原”到“頭枕東南、面向海洋”的歷史*轉折,到宋代出現了“諸蕃惟市舶僅通”的局面,海上對外貿易極其繁盛。東起日本、朝鮮,西到地中海和非洲東部沿線,歐洲、非洲、*50多個國家與*有貿易往來,宋代*是*一支最活躍的力量,以*為中心,與歐洲和非洲連線在一起的*多邊貿易網路初具規模,指南針在地中海投入使用,大大促進了地中海交通和對外貿易的繁榮。

——葛金芳《兩宋社會經濟研究》

材料二     據《明實錄》載,明太祖朱元璋對中書省說:“其朝貢無論疏數,厚往而薄來可也。”又說:“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嘗禁其往來。”明成祖說:“商稅者,國家以抑逐末之民,豈以為利?今夷人慕義遠來,乃欲侵其利。所得幾何,而虧辱大體萬萬矣。”自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正月起至次年三月止,賞賜貢使等項苧絲37 558匹,而全國司庫每年額造僅25 741匹。據《皇明世法錄》載,明*下令,“凡將馬、牛、*需、鐵貨、銅錢……私出外境貨賣及下海者,仗一百,物貨船車入官。若將人口、*器出境及下海者絞。”後又下令,“片板不許下海,禁革雙桅大船。”

——丁長清《*對外經濟關係史》

材料三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裡,其本身就是一個世界,一個儘可能不與外界往來的世界。然而,儘管除知識名流外,其他*人對外部世界不感興趣,但外部世界卻對*興趣甚濃。哥倫布航行的目標就是契丹,麥哲倫旅行的主要結果是馬尼拉這塊中西殖民地的建立,而到*傳教則成為耶穌會士的榮耀……作為一個有名無實的閉關國家,有著甚至更為封閉的儒家思想的明代*,正在喪失它的自主*,開始依附於一個非它所創造的世界體系。

——(美)阿謝德《*在世界歷史之中》

(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唐宋之際我國外貿路徑變化的主要原因及其世界意義。(12分)

(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影響明朝海外貿易的主要因素。(6分)

(3)依據材料二、三並結合當時世界形勢,評述明朝的外貿政策。(7分)

【回答】

(1)原因:經濟重心南移,為發展海上貿易提供了前提;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的進步尤其是指南針的運用,為發展遠洋貿易提供了保障;北方戰亂頻繁導致傳統的陸上貿易漸趨衰落等。意義:加強與歐非國家的往來,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加強地區之間的聯絡,有利於世界整體發展;傳播*先進技術,促進西歐社會轉型。

(2)明朝*不計成本以*目的為主的官方朝貢貿易,成為明朝*巨大的經濟包袱;出於維護統治目的,明朝*實行“海禁”;小農經濟的封閉*導致對海外貿易需求有限。

(3)15-16世紀,隨著新航路的開闢,世界各大洲之間的聯絡加強,世界開始由分散發展走向整體發展,世界市場初現端倪,經濟爭奪明火執仗;明朝*實行“海禁”政策,限制了中外交往,扼殺了內部新經濟因素的成長,從而導致*社會經濟的停滯與落後,在與西方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解析】

試題分析:第(1)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唐宋之際我國外貿路徑變化的主要原因要從多方面來考慮:東晉以來的經濟重心南移;外貿技術條件—造船技術和方向測定技術;北方環境相對惡劣等。 意義要從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和整體史觀角度來組織語言。

第(2)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問關鍵要對*古代傳統的朝貢貿易體制有所認識。朝貢貿易以*目的為主,不計成本,造成明朝沉重的財政負擔。所以明代外貿後繼乏力。另外,面對西方殖民侵略和倭寇騷擾,明代為維護統治,實行“海禁”政策。當然,也要結合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經濟基礎—自然經濟來分析。

第(3)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時世界基本形勢:新航路開闢和早期殖民擴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而明朝的“海禁”政策,使得我國不瞭解世界形勢,失去了通過對外交往促進我國社會轉型的可能*。

考點:古代*的經濟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唐宋對外貿易·唐宋對外貿易的發展與不足

知識點:古代*的經濟 主要經濟政策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