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如果將漢字視為一個生命體,其演化有兩種基本方式:漸變與突變。漸變,常常由書寫工具、材質...

練習題2.5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如果將漢字視為一個生命體,其演化有兩種基本方式:漸變與突變。漸變,常常由書寫工具、材質...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如果將漢字視為一個生命體,其演化有兩種基本方式:漸變與突變。漸變,常常由書寫工具、材質的變遷引起。*骨文筆畫的硬朗挺拔,是因為刻在堅硬的龜*之上;而金文筆畫的綿軟飽滿,是因為金文是預先由黏土等製作於模具的內部後澆鑄而成。至於楷書的中正平和,是毛筆書寫時代的字形逐步趨向規範和標準化的結果。這不是一道命令下來改的,而是一點一滴的演化,持續了數百年之久。而*常常是最強大的突變力量。秦王朝為了*的需要,釋出“書同文”的政令,在全國推行“小篆”。這是*第一次有系統地將文字的書體標準化。更大的突變發生在半個多世紀前,國家推行簡體字改革,2000多個漢字被簡化和標準化。

設計師劉治治覺得這一次簡體字改革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無禮。“無禮”不僅是指它抽離了舊文字中蘊含的傳統*式的情感迂迴,更重要的是簡化過程中的粗暴和不講道理。

這次簡化很大程度上切斷了漢字“表意”的文脈。“簡體字改革是以一種近乎殘忍的方法,讓它‘迴歸’到單純的符號狀態,只剩下識別的功能。”

西方的文字從象形文字轉化為拼音文字,一直被認為是文明的進步,因為資訊傳遞的速度和效率都提高了。相比之下,漢字數量龐大,筆畫繁複,一字多音,一音多字,一字多義,一義多字,古今變異,方言俚語等等,的確非常複雜。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精英們將*的落後歸罪於文字的落後,認為是象形文字製造了我們與世界之間的阻隔,我們應該走拼音化的道路。這種對文字的工具主義態度本無可厚非,最初發明文字,就是為了很實用的溝通。問題是,在漫長的歷史中,*人對文字的感情一向超越功能。只有在*,書法被髮展為一種最高形式的藝術。它不僅是美學上的概念,且與宇宙生命相通。練習書法曾經是每一個受教育的*孩子的必修課,這些字不僅構成他們今後理解世間萬物的智*基礎,一筆一畫之間還涉及一種作為*人的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他們從書寫中領悟最初的為人處世之道,所謂“規矩”“藏鋒”“欲左先右”……而正襟危坐的坐姿本身,就是學習一種對文化的態度。

 “字如其人”的概念深入人心。對*人來說,一個人用手在一個媒介上留下一些線條的痕跡,暗示了他生命的某些根本*的特徵。拘謹、大氣、剛強、端正、放肆、嫵媚、蒼涼……明明是關於人的形容詞,也可以用來形容字,字與人之間是一種異常親近的關係。所謂“書,心畫也”。

(節選自陳賽《我們與這個時代的字》,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要正確認識漢字演化的兩種基本方式:漸變與突變。

B.文字從象形文字轉化為拼音文字,是文明的進步與趨勢。

C.學習漢字與書法涉及一種*人的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D.練習書法應該是每一個受教育的*孩子的必修課。

7.根據文章,下列做法不屬於漢字的實用功用的一項是 

A.古代某地集市上,一“代客書信”者為一位老人給外地的兒子寫回信。

B.蘇軾在錢塘任職時,為一匠人滯銷的扇子寫字作畫,幫助他賣扇還債。

C.機場出站口,一位接人者高舉“接XXX先生”大牌,上下晃動在等人。

D.某地燒烤不遠處樹林旁邊,有人寫了“不得隨處小便”的提示牌懸掛。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發明文字是為了實用的溝通。在文字漫長的發展歷史中,*人對文字的感情超越了實用的功能。

B.劉治治認為,簡體字改革過程中的粗暴和不講道理,很大程度上切斷了漢字“表意”的文脈。

C.在*,“字如其人”的概念深入人心。一個人的漢字書寫,暗示了他生命的某些根本*的特徵。

D.由於漢字與*人有種異常親近的關係,使得漢字呈現數量龐大、筆畫繁複、方言俚語複雜等特徵。

【回答】

6.C

7.B

8.D

【解析】

6.

試題分析:A.是談論漢字演化的兩種基本方式,是對漢字發展規律的總結。B.原文說“西方的文字從象形文字轉化為拼音文字,一直被認為是文明的進步”,作者引用本項說法,並不認同。 D.原文說“練習書法曾經是每一個受教育的*孩子的必修課”,是*“書法被髮展為一種最高形式的藝術。它不僅是美學上的概念,且與宇宙生命相通”。只有C能概括本文主旨。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7.

試題分析:本項是書法的附加價值,不屬於書寫作為“溝通工具”實用功用。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8.

試題分析:D.邏輯關係不當。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