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出師表(2019·*101中學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

練習題2.02W

問題詳情:

出師表(2019·*101中學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

出師表

(2019·*101中學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向寵,*行淑均,曉暢*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已足,當獎率三*,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六年春①,亮身率諸*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在前,與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亮拔②西縣③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亮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竊④非據,親秉旄鉞⑤以厲三*,不能訓章明法,至有街亭違命之闕⑥,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請自貶三等,以督闕咎。”於是以亮為右將*⑦,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選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有改動)

(註釋)①六年春:建興六年,公元228年。②拔:攻取,攻打。③西縣:縣名,在今甘肅省禮縣附近。④叨竊:指不該得而得。這裡是諸葛亮謙虛的說法。⑤旄鉞(máo yuè):白旄黃鉞,借指*權。⑥闕(quē):缺點,錯誤。⑦右將*:官名。這裡實際指諸葛亮被貶官。

(*)

孔子曰:北方有獸,其名曰蟨,前足鼠,後足兔,是獸也,甚矣其愛蛩蛩巨虛①也,食得甘草,必齧②以遺蛩蛩巨虛,蛩蛩巨虛見人將來,必負蟨以走。蟨非*之愛蛩蛩巨虛也,為其假足之故也,二獸者亦非*之愛蟨也,為其得甘草而遺之故也。夫禽獸昆蟲猶知比假③而相有報也,況於士君子之慾與名利於天下者乎!夫臣不復君之恩而苟營④其私門,禍之源也;君不能報臣之功而憚刑賞者,亦亂之基也。

(選自劉向《說苑卷六·復恩》)

(註釋)①蛩(qióng)蛩巨虛:古代傳說中的異獸。蛩蛩與巨虛是形影不離的二獸。②齧:咬。③比假:互相親近、幫助。④營:謀求。

1.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

A.先帝不以臣卑鄙/皆以美於徐公 

試用於昔日/還於漢中

B.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必齧以遺蛩蛩巨虛/路不拾遺

C.是獸也/是進亦憂,退亦憂

俱為一體/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D.恐託付不效/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可計日而待也/君縣祿以待之

2.結合上下文,對文中畫線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對後主劉禪提出了賞罰嚴明的建議,國君如果跟府中親近,跟宮中疏遠,有所偏私,則國家政局就會混亂。“不宜”反覆陳說,懇切告誡。

B.君王如果不能回報臣子的功勞而忌憚實行封賞,將是禍亂的根源。當賞則賞,恩威並行。臣子才會回報君王,國家才會興旺。

3.*文中諸葛亮為後主提出了“賞罰嚴明”的建議,請你認真閱讀乙文、*文,結合內容分析,它們分別是從哪個角度來體現這個主張的。

【回答】

1.C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理解。A.因為/認為;在/到。B.將要/居高面下;給予/遺失(的物品)。C.全為“這”;全為“全,都”。D.效果/功效;等待/對待。

2.B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A.“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的意思是:晉升、處罰,讚揚、批評,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A項說法錯。

3.罰:殺馬謖(自己上書請求貶官)。賞:君不能報臣之功而憚刑賞者,亦亂之基也。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乙)文所敘寫的事件是“街亭失守”後,諸葛亮殺了馬謖,又自罰降職的事,重在於“罰”。(*)文敘寫禽獸昆蟲尚且知道互相幫助而彼此報答,由物及人,如果臣子不回報君王的恩惠而隨便謀求私利,那就是災禍的根源,君王不能回報臣子的功勞而忌憚實行封賞,也是禍亂的根源。由此看來,(*)重點在於要“賞”。

(乙參考譯文)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親身率領各路*隊攻打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個郡都背叛魏國而響應諸葛亮,關中大為震驚。魏明帝在西邊坐鎮長安,命令張郃抵抗諸葛亮。諸葛亮派馬謖督率各*前進,和張郃在街亭大戰。馬謖違背諸葛亮的約束規定,舉動失當,被張郃打得大敗。諸葛亮攻陷西縣千餘家,率*回到漢中,斬殺馬謖以謝三*。諸葛亮上奏疏說:“臣憑著微弱的才能,竊居不該佔據的高位,親率*隊掌握*權,但是因為不能宣揚*令,訓明法度,以至於有馬謖在街亭違背命令、作戰失敗的過錯,所有的錯都因我授人任官不當而造成。我自請貶職三等,來督責我的罪過。”後主於是就貶諸葛亮為右將*,兼攝丞相的事情,所總領的職務和從前一樣。

(*參考譯文)

孔子說:北方有種野獸,名叫蟨,前腳如鼠,後腳如兔,這種野獸,特別喜愛蛩蛩巨虛,它吃到甜美的草料,一定會銜來給蛩蛩巨虛吃,蛩蛩巨虛發現有人前來,就一定要背上蟨逃跑。蟨並非本*喜歡蛩蛩巨虛,是借用它們足力的緣故,這兩種野獸也並非本*就喜歡蟨,是因為蟨送給它們甘草的緣故。那禽獸、昆蟲尚且知道互相幫助而彼此報答,更何況對於那些想要在天下興利揚名的士人君子呢!如果臣子不回報君王的恩惠而隨便謀求私利,那就是災禍的根源;君王不能回報臣子的功勞而忌憚實行封賞,也是禍亂的根源。

知識點:公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