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材料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

練習題1.76W

問題詳情:

材料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

材料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5月6日,為貫徹落實黨的*屆三中全會及《*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關於提高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更多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財政部發布通知,從2014年起,適當提高*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最高達25%,而此前上繳比例為5~15%不等。根據財政部7月13日公佈的資料顯示,2013年,*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 058.43億元,支出978.19億元。其中,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用於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65億元,遠少於用於央企本身的資金。

材料二:“十二五”規劃在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二五”規劃與此前的規劃有著本質差別,過去的規劃追求“國強”,“十二五”規劃則追求“民富”。我國的收入分配開始從“國富”轉型到“民富”。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解決民生問題有了物質基礎,此時將“民富”放在重要位置,執政理念又向前邁了一個大步。有學者評論,“民富”目標的提出,意味著國家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到更重要的戰略高度,從長遠看,這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縮小貧富、區域差距,提高國家發展質量的戰略轉變。

材料三:*30年來的改革不僅改變了國家的面貌、人們的生活,甚至也改變了人們說話的方式。

第一個變化是有些詞彙消失了,例如“糧票”、“布票”,它們在幾十年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樣一些新詞彙出現。例如“大腕”、“泡吧”、“淘寶”。

第二個變化是港臺詞彙進入大陸日常用語。因此“辦公樓”變成“寫字樓”,吃飯結賬變成了“埋單”。此外英文字母進入中文,現在*媒體已經很習慣使用“GDP”“CPI”等字眼來形容經濟現象。

第三個變化是“數字*”對語言溝通的影響,在當前資訊和通訊飛速發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1)運用有關分配的知識,談談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的合理*。(12分)

(2)運用發展的觀點,談談你對從“國富”到“民富”的認識。(12分)

(3)結合材料三,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分析改革開放怎樣改變了人們說話的方式。(12分)

【回答】

(1)①生產決定分配。隨著經濟發展、效益提高,國有企業上繳財政比例勢必增加。

②提高國有資本上繳公共財政比例有利於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之間的分配關係,促進分配公平,實現發展成果由*共享,有利於促進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於增加財政收入,更好地發揮財政在促進社會公平、改善*生活和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每點4分共12分)

(2)①事物是變化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要求我們運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從“國富”到“民富”是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②事物發展是前進*與曲折*的統一。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我們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經過黨和國家的努力,從“國富”到“民富”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③事物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求我們注重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 國解決民生問題有了物質基礎,實現從“國富”到“民富”已經具備了條件,我們要不失時機地促進這一質的飛躍。(每點3分,共9分)

(3)①經濟、*決定文化。經濟改革和*生活的變遷導致了人們用語的變化;

②文化交流與傳播推動了文化變遷。港臺和國外語言表達的引入也帶來漢語表達的變化;

③科學技術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大眾傳媒是當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們說話的方式。( 每點4分,共12分)

【解析】

(1)本題考查有關分配的知識,設問指向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的合理*。回答合理*的問題,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問題的原因是什麼,這是最近幾年大學聯考頻繁出現的設問方式,包括必要*和重要*。提高國有企業上繳財政的比例,體現了生產決定分配的原理;有利於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發揮財政的作用;有利於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的經濟利益關係。

(2)本題考查發展的觀點,設問指向從“國富”到“民富”的認識,要從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樣角度分析。解答時首先明確發展的觀點主要包括:發展的普遍*及實質、發展的前進*與曲折*、發展的狀態量變與質變等;然後結合材料分析。從“國富”到“民富”的轉變,是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回答發展的實質;從“國富”到“民富”的轉變要經歷一個過程,但目標最終能夠實現,體現了事物發展是前進*和曲折*的統一;從“國富”到“民富”的轉變,我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物質財富,要不失時機地促成質變。

(3)本題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識,設問指向改革開放改變了人們說話的方式,屬於體現類試題,需要對題中材料進行詳細解讀,針對每一部分資訊提煉對應教材的相關理論。從材料中概括改革開放對人們說話方式的影響。詞彙的變化,體現了文化是經濟*的反映,經濟*決定文化;港臺和國外語言的引入是文化交流與傳播帶來的變化;數字*對語言溝通的影響,體現了科學技術對文化發展的作用和大眾傳媒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考點定位】生產與分配、財政的作用;發展的實質、前進*與曲折*的統一、量變與質變的統一;文化與經濟*、文化的交流傳播、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

【解題祕籍】關於努力實現社會公平的解答題:

一、常見設問角度

大學聯考對該知識點的考查經常與財政、巨集觀調控等知識結合在一起考查。複習時注意以下設問角度:

1.運用所學的經濟生活知識,說明如何做到讓*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2.運用收入分配的知識,說明我國應怎樣實現由“國強”到“民富”的轉變。

3.從經濟生活的角度,給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議

4.結合材料分析和概括我國國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並結合經濟生活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

5.如何通過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或再分配)促進社會公平?

二、必背答題術語

1.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為實現社會公平奠定物質基礎。

2.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和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

3.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4.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為此,要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要規範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5.充分發揮財政的作用,促進社會公平。兼顧效率與公平。

6.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加大對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的支援力度,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7.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

知識點: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唯物辨*法的發展觀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