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十三行”材料一 1685年,清廷始開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申請外貿特許經營權的貿易組織),開設“...

練習題8.48K

問題詳情:

“十三行”材料一 1685年,清廷始開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申請外貿特許經營權的貿易組織),開設“...

“十三行”

材料一  1685年,清廷始開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申請外貿特許經營權的貿易組織),開設“洋貨行”,與洋商進行貿易。此後洋貨行數目不斷變化,但在廣州俗稱“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須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後,洋商限期離境。1757年,清廷將廣州定為唯一的外貿商埠。“豪商大賈,各以其土所宜(當地特產)相貿,得利不貲,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庫”。

材料二  1759年,清廷頒佈《防範外夷規條》,規定洋商到廣州後,應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凡非開洋行之家,概不許寓歇。其買賣貨物,必令行商經手方許交易。”清廷還規定,外國商船到廣州後,“進口貨物應納稅銀,督令受貨洋行商人,於夷船回帆時輸納(納稅)。至外洋夷船出口貨物應納稅銀,洋行保商為夷商代置貨物時,隨貨扣清,先行完納。”《南京條約》簽訂後,十三行逐漸衰落。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評析十三行的興衰。

【回答】

廣州十三行是海禁政策的產物。是清代專做對外貿易的牙行,是清*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在“一口通商”時期,“十三行”的發展達到了巔峰,與*、歐美主要國家都有直接的貿易關係。但隨著五口通商,海禁政策被打破,十三行失去了其*控制下的優勢,逐步衰落,最終退出歷史舞臺。

【詳解】

本題是一個評述題,可結合材料中的資訊就十三行所產生的歷史背景、起到的作用、發展歷程等方面進行論述。特別是涉及到*近代其衰落的主要原因進行評述。結合鴉片戰爭的爆發及《南京條約》的影響進行分析。

知識點:古代*的經濟 主要經濟政策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