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張樹聲,字振軒,安徽合肥人。粵寇擾皖北,以稟生與其弟樹珊、樹屏治團殺賊。復越境出擊...

練習題3.28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張樹聲,字振軒,安徽合肥人。粵寇擾皖北,以稟生與其弟樹珊、樹屏治團殺賊。復越境出擊...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張樹聲,字振軒,安徽合肥人。粵寇擾皖北,以稟生與其弟樹珊、樹屏治團殺賊。復越境出擊,連下含山、六安、英山、霍山、潛山、無為;而太湖一役,以五百人陷陣,擊退陳玉成眾數萬,功尤盛,復力行堅壁清野法。其時劉銘傳、周盛波、潘鼎新輩皆相繼築堡,聯為一氣,皖北破碎,獨合肥西鄉差全。曾國藩檄守蕪湖,調無為,遷知府。同治元年,從李鴻章援上海。鴻章立淮*,與銘傳等分領其眾,從克**,晉道員。鴻章親視婁門程學啟*,遣樹聲援盪口,破謝家橋,逐北至齊門,又敗之黃埭。學啟遂逼城而*,於是婁門寇盜始絕。二年,攻無錫、金匱,擊寇芙蓉山,大破之,奪獲戰艦器械不可稱計,賜號卓勇巴圖魯,予三品服。樹聲乘勝趨常州。逾歲,攻河干二十餘營,盡破之。城拔,進復浙*湖州,詔以按察使記名。四年,署*蘇徐海道。尋授直隸按察使,赴大名督防務

九年,調補山西。越二年,擢漕運總督,署*蘇巡撫,十三年,實授。遭繼母憂,歸。光緒三年,起授貴州巡撫。適廣東總兵李揚才據靈山,構匪擾越南,朝旨調樹聲撫廣西治之。事寧,擢總督,先後剿平西林苗匪、武宣積匪。八年,鴻章喪母歸葬,樹聲攝直督任。值朝鮮亂作,日使花房義質將兵五百入王京,迫朝議約,樹聲飛檄吳長慶等赴之,遂成約,尋盟而還。於是長慶等宵攻亂黨,悉殲其渠,亂乃定,樹聲奏令長慶暫戍朝,上嘉其能,加太子少保。明年,還督兩廣。會法越構兵,即以法人侵逼狀上聞。逮北寧陷,自請解總督職專治*,報可。復坐按事不實,革職留任。未幾,病卒,諡靖達,予直隸、*蘇及本籍建祠。

樹屏,以收復*蘇各州縣,積勳至副將。從徵捻駐周家口戰數捷捻平擢提督賜號額騰額巴圖魯赴晉防河光緒二年徙守河曲保德。會皖*赴援烏魯木齊,甘肅流賊曹洪照竄後山,樹屏適奉檄詣省,聞*,乘大雪追擊之。事定,賜頭品服,授太原鎮總兵。移防包頭,調大同。十三年,乞休。既歿,鴻章狀其績以上,予優恤,太原建祠。

(選自《清史稿·列傳二百三十四》,有刪改)

1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從徵捻駐周家口/戰數捷/捻平擢提督/賜號額騰額/巴圖魯赴晉/防河/光緒二年/徙守河曲/保德

B.從徵捻/駐周家口/戰數捷/捻平/擢提督/賜號額騰額巴圖魯/赴晉防河/光緒二年/徙守河曲/保德

C.從徵捻駐周家/口戰數捷/捻平擢提督/賜號額騰額/巴圖魯/赴晉防河/光緒二年/徙守河曲/保德

D.從徵捻/駐周家口戰數捷/捻平擢/提督賜號額騰額/巴圖魯赴晉/防河/光緒二年/徙守河曲/保德

16.下列對文中的相關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按察使:官名。宋仿唐初刺史制設立,主要任務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個省範圍的刑法之事,相當於現代的省級公、檢、法機關。由宋代提點刑獄演變而來。

B.堅壁清野:堅壁,堅固壁壘;清野,清除郊野。對付強敵入侵的一種方法。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

C.總兵,官名。明初,鎮守邊區的統兵官有總兵和副總兵,無定員。總兵官本為差遣的名稱,無品級,遇有戰事,總兵佩將印出戰,事畢繳還,後漸成常駐武官。

D.詔,本文指上級給下級的文書或命令。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樹聲驍勇善戰。太湖一役,張樹聲憑藉五百人擊退陳玉成數萬之眾,勝利後又開始實行堅壁清野法。

B.張樹聲不辱使命。曾國藩後來被調到無為縣,不久之後又升遷為知府就是因為張樹聲防守蕪湖有功。

C.張樹聲平寇有功。朝鮮出現內亂,日*趁機侵略朝鮮,張樹聲派吳長慶等人赴朝鮮和日本人周旋,最終平寇。

D.張樹聲屢獲嘉獎。同治二年,因戰功賜號卓勇巴圖魯,給予三品服。死後允許在直隸、*蘇及家鄉建立祠堂。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遣樹聲援盪口,破謝家橋,逐北至齊門,又敗之黃埭。

(2)明年,還督兩廣。會法越構兵,即以法人侵逼狀上聞。

【回答】

15.B

16.D

17.B

18.(1)(李鴻章)派遣張樹聲支援盪口,攻破謝家橋,追趕敵*逃兵一直到齊門,又在黃埭大敗敵*。(關鍵詞:遣、逐、至;省略句“又敗之黃埭”)(2)第二年,還任兩廣總督。恰逢法越交戰,就把法國人侵略的情況上報朝廷。(關鍵詞:明年、會、構兵、逼狀、上聞)

【解析】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字,結合語境理解大意,“從徵捻駐周家口戰數捷捻平擢提督賜號額騰額巴圖魯赴晉防河光緒二年徙守河曲保德”,這句話的大意是:跟隨征討捻*,在周家口駐*,幾次戰鬥均獲勝,捻*平定,擢升為提督,賜號額騰額巴圖魯,趕赴晉防衛黃河。光緒二年,調任守衛河曲、保德。然後再根據句中的一些斷句標誌進行斷句,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名詞(包括專有名詞)、動詞進行斷句,比如“捻”“周家口”“提督”“額騰額巴圖魯”“光緒二年”“河曲保德”。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型別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裡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名詞(包括專有名詞)、動詞進行斷句,比如“捻”“周家口”“提督”“額騰額巴圖魯”“光緒二年”“河曲保德”。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學常識的能力。D項,“詔,本文指上級給下級的文書或命令”有誤;詔,天子下達臣屬的文體,分為即位詔,遺詔,表詔,伏詔,密詔,手詔,口詔等。始於秦始皇,終於清朝,是一種命令文體。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點面結合記憶法。不管是在會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還是大學聯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我們都要做到突出重點;同時,還要注重全方位的複習(就是注意相關聯的知識點)。在做大學聯考複習題時,有些知識點往往關鍵節點就在一處,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舉例: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說,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縱橫結合記憶法。因為每個時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寫作背景也就不相同,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絡;同一時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橫的聯絡。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網,達到快速而牢固的記憶。舉例: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峰,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最後:重點了解門別類記憶法。在記憶一些文學常識時,我們可以把所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相同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成:考點分類、風格分類、地位評價分類、文章體裁分類、題材人物分類、等等。 舉例: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文章體裁,如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只能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B項,“曾國藩後來被調到無為縣”錯誤,選項對應的文字在文章第一段,文中是說“曾國藩檄守蕪湖,調無為,遷知府”,意思是:曾國藩發文書讓其守衛蕪湖,又調任無為,升遷為知府。可見不是曾國藩而是張樹聲被調到無為縣,不久之後又升遷為知府。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

18.

試題分析: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遣”,派遣;“逐”,追趕;“至”,到達;“又敗之黃埭”是省略句,應該為“又敗之於黃埭”。第二句中,“明年“,古今異義詞,在文中是”第二年“;“會”,恰逢;“構兵”,交戰;“逼狀”,侵略的情況;“上聞”,使動用法,使……知道。同時要注意句中的人名、官職名,比如“樹聲”“盪口”“謝家橋”“齊門”“黃埭”“明年”“兩廣”“法越”“法人”。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比如“樹聲”“盪口”“謝家橋”“齊門”“黃埭”“明年”“兩廣”“法越”“法人”。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又敗之黃埭”是省略句,應該為“又敗之於黃埭”;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張樹聲,字振軒,安徽合肥人。粵北寇賊侵擾皖北,憑藉稟生的身份與弟弟張樹珊、張樹屏置辦團練殺賊兵。又越境出擊,連續攻下含山、六安、英山、霍山、潛山、無為;在太湖的一次戰鬥中,憑藉五百人衝入敵陣,擊退陳玉成的數萬*隊,功勞最大,又努力推行堅壁清野法。當時劉銘傳、周盛波、潘鼎新等都相繼修築堡壘,連為一片,皖北攻陷,唯獨合肥西鄉保全。曾國藩發文書讓其守衛蕪湖,又調任無為,升遷為知府。同治元年,跟隨李鴻章支援上海。李鴻章建立淮*,與劉銘傳分別率領其眾,跟隨他攻克**,晉升為道員。李鴻章親自視察了婁門程學啟*隊,派遣張樹聲支援盪口,擊破謝家橋,追逐逃跑的敵人到齊門,又在黃埭擊敗敵*。程學啟於是逼近城池駐*,於是婁門的寇賊才斷絕。同治二年,攻克無錫、金匱,在芙蓉山擊敗寇賊,大敗敵*,奪得戰艦器械不計其數,賜號卓勇巴圖魯,給予三品服。張樹聲乘勝追擊到常州。過了一年,攻克河干二十多個*營,全部打敗。城池攻下,進而光復浙*湖州,皇帝下詔按照按察使記名。同治四年,暫代*蘇徐海道。不久又擔任直隸按察使,赴大名督查*事防務。

同治九年,調補山西。過了兩年,擢升為漕運總督,暫代*蘇巡撫,同治十三年,實際授任,後遭遇繼母喪事,回到家鄉。光緒三年,擔任貴州巡撫。適逢廣東總兵李揚才佔領靈山,構匪侵擾越南,朝廷下旨調張樹聲到廣西督辦。事情寧息,提升為總督,先後剿滅平西林苗匪、武宣積匪。光緒八年,李鴻章喪母回家鄉辦喪事,張樹聲代理直督一職。當時朝鮮混亂,日使花房義質率領五百人*隊攻入王京,迫使朝鮮簽訂協議,張樹聲飛快發文書召集吳長慶等前往,於是前往簽訂協議,不久定立協議歸來,於是吳長慶等在夜晚攻打敵人,都殲滅他們,叛亂才平定,張樹聲上奏朝廷讓吳長慶暫時衛戍朝鮮,皇帝讚許他的才能,加封為太子少保。第二年,還任兩廣總督。恰逢法越交戰,就把法國人侵略的情況上報朝廷。等到北寧失陷,自己請求解去總督職務專心治*,傳達允許。又因為查辦案件不實,革職留任。不久,因病去世,諡號靖達,允許在直隸、*蘇及家鄉建立祠堂。

張樹屏,因為收復*蘇各州縣,累積功勳至副將。跟隨征討捻*,在周家口駐*,幾次戰鬥均獲勝,捻*平定,擢升為提督,賜號額騰額巴圖魯,趕赴晉防衛黃河。光緒二年,調任守衛河曲、保德。恰逢皖*奔赴烏魯木齊,甘肅流寇曹洪照在後山作亂,張樹屏奉旨前往,聽聞*情,乘著大雪追擊,事情平定後,賜頭品服,授予太原鎮總兵,調往包頭防務,後又調任大同。十三年,請求退休。已經去世,李鴻章上報其功績給朝廷,予以撫卹,在太原建立祠堂。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