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後面小題。。PM2.5,一個耳熟能詳的詞彙。對它的準確定義是:“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或等於2....

練習題2.43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後面小題。。PM2.5,一個耳熟能詳的詞彙。對它的準確定義是:“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或等於2....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後面小題。。

PM2.5,一個耳熟能詳的詞彙。對它的準確定義是:“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的總稱”,又被稱為細顆粒物或入肺顆粒物。由於體積小,重量輕,PM2.5可以在空氣中滯留很長時間,在空氣中被大氣環流帶到較遠的地方。PM2.5的比表面積①比較大,可以吸附更多的病毒細菌和各種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汙染物。空氣中的PM2.5,可以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在肺泡內積聚,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引發各種疾病。因此,PM2.5對健康的危害特別嚴重。

1982年,美國已經開始展開有關PM2.5的前瞻*研究,並於2002年將論文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雖然起步較晚,但*同樣不缺乏這方面的研究。從2004年開始,*大學醫學部教授潘小川就開始監測空氣中PM2.5的日均濃度。研究顯示,PM2.5的增長與醫院急診相關疾病的病人的人數成正相關②。

隨後,潘小川等人利用模型計算PM2.5對*市人群的健康威脅,發現當PM2.5濃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時,呼吸系統疾病死亡、迴圈系統疾病死亡和非意外總死亡的死亡百分率分別上升0.76%、0.43%和0.67%。

PM2.5濃度升高既有氣象原因,也有汙染排放原因,其中汙染排放為首的主要因素有:汽車尾氣的排放,使用柴油的大型車是“重犯”,包括大型公交車、各單位的班車,以及大型運輸卡車等;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在工業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向大氣排放大量的工業廢氣,包括可燃*氣體、含硫化物的氣體、有毒的氣體以及含放**物質的氣體等,這些氣體隨著廢氣的排放擴散到空氣中;工地建築和道路交通產生的揚塵,正在城鎮化中崛起的新型城市,建築工地揚塵、“泥頭車”上路撒漏揚塵以及城市道路交通產生的揚塵均會促使PM2.5濃度升高。

為了更好的控制PM2.5的濃度,*人士建議*整治施工工地揚塵和餐飲油*汙染、限制燃煤鍋爐使用、加強清掃保潔作業、生活垃圾填埋處理等一系列問題的措施。抑制交通汙染,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路、抑制私車發展,機動車限行以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整治交通擁堵等等;加強工業汙染防治,從源頭抓起,開展工業生產專案的環境評價准入制度,進一步加大對水泥廠、化工廠、冶煉廠和火電廠等大氣汙染排放企業的*,確保達標排放,對大氣汙染較重的企業根據具體情況要採取停產、限產措施,減少大氣汙染物的排放。同時,也可借鑑英美國家關於空氣汙染防控法案舉措,加快我國清潔空氣的立法保護。                                                  (節選自2013年1月《南方週末》,有刪改)

注:①:比表面積是指單位質量物料所具有的總面積。分外表面積、內表面積兩類。

②正相關:是指兩個變數變動方向相同,一個變數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變化時,另一個變數亦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變化。不過日常生活中常說的“正比”多與“正相關”混淆。正比,有一個確定的比例係數。

21.下列有關PM2.5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細顆粒物PM2.5,是“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的總稱”。

B.PM2.5之所以能夠在空氣中被大氣環流帶到較遠的地方,是因為它的體積小,重量輕,且能夠在空氣中滯留很長時間。

C.由於比表面積較大,因此PM2.5可以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質。

D.PM2.5主要是通過影響人們呼吸系統的正常運轉,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對人們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

2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美國最早於1982年開始有關PM2.5前瞻*研究,*在此方面雖起步較晚,但至今也有近十年的研究。

B.根據潘小川等人利用模型計算,當空氣中PM2.5的濃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時,就會造成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上升0.76%。

C.PM2.5濃度升高既有氣象原因,也有汙染排放的原因,其中汙染排放主要是客觀因素。

D.只有減少在城市化過程中因建築和道路交通而產生的揚塵才會降低PM2.5濃度。

2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為了控制PM2.5的濃度,整治工地揚塵和餐飲油*汙染、限制使用燃煤鍋爐、加強清潔作業、處理好生活垃圾等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B.要想整治好交通汙染,應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路,禁止私車發展,以求達到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的目標。

C.在工業領域一定要開展工業生產專案的環境評價准入制度,加大對大氣汙染排放企業的*,也可以適當地採取停產、限產措施。

D.為了更好地控制PM2.5的濃度,制定適應我國國情的空氣汙染防控法案是必然的趨勢。

【回答】

【*】

21.B

22.A

23.B

【解析】

21.

試題分析:回答此題,可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選項內容的相關文字,再逐一進行比對。仔細核對全文可以知道“且能夠在空氣中滯留很長時間”,並非是原因之一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層級為理解 B

22.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要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關聯詞的考查本就是這種題的考查重點。結合著自己的理解,作出準確的判斷。B項範圍擴大,潘教授等人的計算只是針對*市人群的計算。C項“客觀因素”錯,於文無據。D項“只有……才”錯,PM2.5濃度升高不止揚塵這一個影響因素。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層級為理解 B

23.

試題分析:回答此題,可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選項內容的相關文字,再逐一進行比對。原文是“抑制”私車,不是“禁止”,*偷換概念。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意。能力層級為理解 B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