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城鄉有別畢淑敏最近幾個月來,吃過的味道最美的一餐飯,是在...

練習題1.6W

問題詳情: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城鄉有別畢淑敏最近幾個月來,吃過的味道最美的一餐飯,是在...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城 鄉 有 別

畢淑敏

最近幾個月來,吃過的味道最美的一餐飯,是在鄉間的小山村。正午時,背靠著池塘, 秫秸搭成的簡易涼棚下,老農端上自家種的玉米和土豆,還有剛剛從池塘裡打撈起的半尺長的魚,炭火上烤熟。

那魚被從中間剖開,平鋪在黯淡的火焰上,一條似乎變成了兩條。渾身披掛鹽霜,硬而微黃,好似生了薄鏽的盔*。吃到嘴裡,魚刺和魚肉都是脆嘣嘣的,有滋有味。

我問老農,用了什麼調料呢?

他嘬著旱菸嘴,含混地回答,鹽。

鹽是不消說的,看得見,而且,無所不在的鹹。我說,還有呢?

沒有了。老農吐出一口煙霧,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問:沒有花椒大料?沒有豆豉辣椒?沒有蠔油香葉?沒有……

老農打斷我,你說的那些,都沒有——光是鹽。

我說,今天才知道,鹽是這樣好吃啊。

老農就笑了,說,你這個人啊,整差了。好吃的是我們給自己預備的這些個物產。乾隆年間老輩子怎麼著種,咱現在還是怎麼著種。

我反駁道,乾隆年間老輩子好像沒有這種甜糯玉米。

老農笑笑說,你這個人還好較真。種子是沒這會兒的好,我說的是種法。我們給自己吃的東西,用的是土法,沒有化肥,沒有農*,更沒有激素。

說到這裡,他滿是滄桑的臉上露出一點點不好揣度的淺笑,說,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總想找個不見怪不愛生氣的城裡人打聽打聽。

我說,您打聽吧,我不見怪也不生氣。

老農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將要詢問的事是多麼不同尋常。在嚥下了幾大口唾沫之後,他說,我們在莊稼和菜葉上,用了那麼多化肥和農*,眼看著活蹦亂跳的蟲子眨眼間就撲拉拉死了一地,可你們城裡人一年到頭吃的就是這種糧食和蔬菜,怎麼到如今還沒有被*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為躊躇加之不好意思,讓方言味變得更加濃厚。“*死”這個詞,在他的發音裡,說成“約死”。

我聽懂了他的話,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個反應是為自己吞下那麼多的農*和化肥加激素卻“約而不死”,依然活蹦亂跳地大吃東西而深感慚愧。我說,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為什麼還沒有被“約死”……

在一旁偷聽我們對話的一個小夥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圍。

他說,早年間,有一個廣告,唱的是“我們是害蟲,我們是害蟲……”記得嗎?人就像害蟲。打了農*,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惡病死了,有的就產生了抗**,不死。你們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來的害蟲,有了抗體,反倒更堅強了。

周圍的人偷聽到我們的話,七嘴八舌道,是啊是這樣。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種*餌毒殺嗎?絕了嗎?沒有!越殺越多。城裡人也跟它們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準自己作為城裡人的一員,在農*和化肥的圍攻浸淫中,至今活著,是該自豪還是該悲哀呢?

我們從來不吃給城裡人準備的東西。我們把給自己吃的東西和賣給城裡人的東西,分成兩個地塊種,絕不摻和。今天給你們吃的,就是平日留給俺們自己吃的東西。老農非常熱情地說。

我望著他寫滿滄桑的臉,心中滿是惘然。

※涇渭分明地把種糧的人和吃糧的人齊刷刷分開,給自己留下清潔的食品,然後用慢*毒*去“約”他人,這是生存的智慧還是蓄意的謀殺?

※我不敢生出責備老農的意思,倘若自己是農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對現今*的普遍現象,我只有無奈,只得寄希望能變成殺不死的青蟲。

※前兩天看報紙,上面說*的城鎮人口已經達到了全國人口的62%以上。可否這樣說:如今大部分*人吃的食品,其實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歡吃,不屑於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古訓。那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也曾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條。現今在“吃”這個天大的問題上,怎麼美德盡失?

離開小山村的時候,老農很開心地告訴我,他的一雙孫兒女,都考上了大學,以後也要成為城裡人了。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這篇小說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敘寫了“我”在鄉下吃飯、與老農親切交談的經歷和“我”的感受,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其反映的問題重大,引人深思。

B.老農在烤魚時只放了鹽,沒放其他任何調料,而“我”卻吃得有滋有味,覺得是味道最美的食品,這說明鹽其實是最好的調料,只要有了鹽,其他調料是可有可無的。

C.老農向我詢問之前先是“清了清嗓子”,然後“嚥下了幾大口唾沫”,這些細節描寫一方面說明問題在他看來確實重要,一方面表明老農城府很深,問還是不問,頗為猶豫。

D.對於老農的詢問,“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是旁邊一個偷聽的小夥子主動出來給“我”解了圍,“我”對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滿意。

E.對於老農坦言的“城鄉有別”,“我”“心中滿是惘然”,說明“我”意識到了生活中一些美好東西的喪失;而“我不敢生出責備老農的意思”則表明“我”對“城鄉有別”現象的理解。

 (2)小說最後一段寫道:“老農很開心地告訴我,他的一雙孫兒女,都考上了大學,以後也要成為城裡人了。”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麼?請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品中的“老農”有哪些*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說後面加※號的幾個段落是議論成分,有人認為,作為小說,這樣寫是多餘的,不合適。你認為這樣寫是否合適?請談談你的觀點和具體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答A得3分,答E得2分,答C得1分,答BD不得分。*:(6分)①表明老農從心底裡還是羨慕城裡人,儘管城裡人每天吃著受汙染的不安全食品;②這樣寫使小說題目“城鄉有別”具有雙重的含義,特別耐人尋味;③這樣寫使作品具有明顯的反諷意味,深化了小說主題。(每點2分,意合即可)

*:(6分)①熱情好客,真心待人:對“我”這陌生的客人很熱情,拿出平時留給他們自己吃的東西招待“我”。②*子率直,實話實說:毫不隱諱地對客人說出吃的東西“城鄉有別”的真相。③有點心計,狹隘自私:說話時“臉上露出一點點不好揣度的淺笑”,詢問前又是清嗓子,又是嚥唾沫;自己吃的東西用土法,沒汙染,賣給城裡人吃的東西則用另一種種法。(每點2分,意合即可)

*:(8分)觀點一:這樣寫是合適的。①這幾段是“我”聽了老農坦言後的所思所想,是小說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②這些內容畫龍點睛,揭示並深化了小說的主題,能夠引發讀者的聯想和思考;③這些議論給讀者指明瞭理解作品主題的方向,具有啟發*;④這幾段豐富了作品的內容,使小說顯得充實、厚重。

觀點二:這樣寫是不合適的。①小說是敘事*文學體裁,講究用形象和事實說話,不能通過作品中的人物把主題直接說出;②這樣寫使小說主題表現得非常直白,沒有了餘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有蛇足之嫌;③刪去這些議論*內容,小說的內容、結構依然完整,並且能給讀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間。④這樣寫可能會對讀者產生誤導,認為小說可以大段地進行議論,小說主旨可以直接說出。

(理由闡述每點2分,不論持什麼觀點,言之成理即可)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