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編修,尋兼司經局校...

練習題2.9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編修,尋兼司經局校...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編修,尋兼司經局校書。與修《大明會典》成,遷左中允。武宗立,以東宮恩,進左諭德,充講官,纂修《孝宗實錄》。時詞臣不附劉瑾,瑾惡之。謂《會典》成於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士歷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費巨集為禮部尚書。禮部事視他部為簡,自珪數有執爭,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稱“大慶法王”。番僧乞田百頃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稱大慶法王與聖旨並。珪佯不知,執奏:“孰為大慶法王?敢與至尊並書,大不敬。”詔勿問,田亦竟止。珪居閒類木訥者。及當大事,毅然執持,人不能奪,卒以此忤權幸去。教坊司臧賢請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請改鑄方印。珪格不行。賢日夜騰謗於諸閹間,冀去珪。御史張羽奏雲南災,珪因極言四方災變可畏。八年五月,復奏四月災,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災變六十九事。今自去秋來,地震天鳴,雹降星殞,龍虎出見,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與焉,災未有若是甚者。”極陳時弊十事,語多斥權幸,權幸益深嫉之。會戶部尚書孫交亦以守正見忤,遂矯旨令二人致仕。兩京言官交章請留,帝不聽。珪歸三年,御史盧雍稱珪在位有古大臣風,家無儲蓄,日給為累,乞頒月廩、歲隸,以示優禮。又謂珪剛直忠讜,當起用。吏部請如雍言,不報。而珪適卒,年五十七。嘉

靖元年錄先朝守正大臣,追贈太子少保,諡文毅。

(節選自《明史•傅珪傳》)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謂《會典》成於劉健等 /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士/歷吏部左/右侍郎/

B.謂《會典》成於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士/歷吏部左/右侍郎/

C.謂《會典》成於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士/歷吏部左/右侍郎/

D.謂《會典》成於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士/歷吏部左/右侍郎/

12.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禮部為六部之一,掌管禮儀、祭祀、土地、戶籍等職事,部長官稱為禮部尚書。

B.教坊司是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歌舞的教習等演出事務。

C.致仕本義是將享受的祿位交還給君王,表示官員辭去官職或到規定年齡而離職。

D.歷史上的“兩京”有多種所指,文中則指明代永樂年間遷都以後的南北兩處京城。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頂是(    )

A.傅珪進入仕途,參與纂修文獻。弘治年間,他兼任司經局校書,參與編修《大明會典》得以升職;武宗繼位,他進位左諭德,充講官,修撰《孝宗實錄》。

B.傅珪任職禮部.勸諫講究策略。他擔任禮部尚書時,由於屢有爭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頃,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稱大慶法王,不理會給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誣衊報復。每遇大事,他都能堅持己見,不肯隨意改易,因而觸怒許多人;後因得罪權貴被迫退休,雖有言官請留,他仍堅持離職。

D.傅珪為官清廉,御史盧雍稱讚他在位時有古代大臣風範,歸鄉後家無積蓄,艱難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為先朝守正大臣,追諡為文毅。

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極陳時弊十事,語多斥權幸,權幸益深嫉之。

(2)又謂珪剛直忠讜,當起用。吏部請如雍言,不報。

【回答】

11.B

12.A

13.C

14.(1)極力奏陳社會弊病十件事,言語多指斥受寵的權貴,受寵的權貴更加痛恨他。(2)又認為傅珪剛正忠直,敢於直諫,應當被起用。吏部按照盧雍的話上奏,沒有回覆。

【解析】

11.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比較選項,斷句不同是“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和“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士”這兩處。第一處,“鐫”“降”都是降職的意思,根據句意,參與修纂者都要降官,而傅珪被將為修撰,故應在“官”後斷開,可排除A、D兩項。第二處。“進”“遷”都是升職的意思,“左中允”“翰林學士”都是官職名,故應在“進”和“再遷”前面分別斷開,排除C項。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2.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學文化常識的把握情況。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應注意分類積累記憶。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項,土地、戶籍等職事為戶部掌管。戶部,*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曾稱地官、大司徒、計相、大司農等。其職能大致相當於現代的民政部和財政部。

考點: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13.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項,“他仍堅持離職”錯誤,原文“兩京言官交章請留,帝不聽”,說的是皇上沒有聽從兩京言官的請求。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4.

試題解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題中重點詞語(1)“陳”“斥”“嫉”;(2)“謂”“當起用” “不報”.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中,授予編修一職,不久兼任司經局校書。參與編修《大明會典》完成,遷任左中允。武宗即位,因為東宮恩賜,升任左諭德,充當皇帝經筵進講的官員,編修《孝宗實錄》。當時文學侍從不攀附劉瑾,劉瑾很憎恨他們,說《大明會典》在劉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費很多,要求削減參與編修者的官職,降傅珪為修撰。不久因為《孝宗實錄》編成,傅珪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學士,歷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費巨集擔任禮部尚書。禮部的事務與其它各部比較相對簡單,但從傅珪開始多次直言規勸,章奏就多了起來。皇帝喜好佛,自稱大慶法王。西域僧人求百頃田地作法王下院,皇帝的親筆命令下到部裡,說大慶法王的命令與聖旨等同。傅珪假裝不知道,執意上奏說:“誰是大慶法王,敢與皇帝並列,是對皇帝大不敬。”皇帝下詔不過問,求田之事也最終停止。傅珪閒居時類似木訥不會說話的人,到擔當大事時,毅然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他人不能改變,最終因為這忤逆權貴佞臣而離職。教坊司樂官臧賢請求換牙牌,式樣要做得像朝廷官員的一樣,又請求重新鑄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沒有做成。臧賢經常在閹黨面前指責傅珪,盼望著除去傅珪。御史張羽奏報雲南災情,傅珪趁此竭力陳說四方災害可怕。正德八年五月,再次奏報四月災情,傅珪於是進言說:“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災害六十九次。現今從去年秋天以來,地震雷鳴,天降*雹,辰星墜落,龍虎出現,地裂山崩,總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澇旱災不斷,災害沒有像這樣嚴重的。”極力奏陳社會弊病十件事,話語多指斥受寵的權貴,權貴更加痛恨他。恰逢戶部尚書孫交也因為恪守正道被欺凌,閹黨就假託帝王詔命令二人退休。長安和洛陽監官和諫官交互向皇帝上書請求二人留任,皇帝不聽。傅珪歸家三年,御史盧雍稱讚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風範,家裡沒有積蓄,每天為吃飯發愁,乞求發放每月的祿米和僕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對官員的優待。又認為傅珪剛正忠實,敢於直言,應當起用,吏部按照盧雍的話上奏,沒有回覆。傅珪去世,終年五十七歲。嘉靖元年錄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贈太子少保,諡號文毅。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