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①儒家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為政在人”,“人”即治於人的“*”和治人的“人才”;...

練習題6.61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①儒家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為政在人”,“人”即治於人的“*”和治人的“人才”;...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

①儒家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為政在人”,“人”即治於人的“*”和治人的“人才”;為政在人的核心是服務*的人才與*的需求要*促進。

②為政之首在選人,儒家推重“尚賢使能”,打破親親關係。孟子認為,選用賢才時,應當允許關係疏遠的人越過關係親近的人。荀子也宣稱:王公貴族的子孫,如果沒有德才,那就只能淪為平民百姓。相反,平民百姓的子孫,如果德才兼備,就應當把他選拔到*去擔任官職;推舉賢能只應遵循一條標準,即使他是一位有德才的人,既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推舉,更不能因他是自己的親屬而降低條件。

③其次在管人。儒家認為禮治德教是最根本的。孔子說,平時對老百姓不進行教育,而到他犯了法時就殺他,這叫做暴虐。推論下去,人才也需要時時接受教育,而不能單靠法的威嚴來懾服他們。禮治德教是建立在人們內心自覺的基礎之上的,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具有這種自覺*的,而每一個人也很難時時事事處處都做到自覺。尤其是掌握了國家權力的人才們,穩定而持久的自覺*更難得到保*。因此,為維護社會的公共利益而帶有強制*的法治刑罰,也是不可缺少的。

④儒家強調“為政在人”不是說不要“法”,是說在“法”與“人”二者中,“人”的因素更為重要。荀子指出,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罰,法律條令再詳細周密,也是防不勝防的。相反,如只用道德教育而不用刑罰,那麼醜惡就得不到應有的懲治,這也是不行的。荀子認為:法是不能*起作用的,而依法所推衍出來的各種政策條令也不可能自動地產生。只有有了好的執行者,法令和律條才能發揮其作用,否則就沒有任何作用。法是治理國家的基礎,而有德有才的人則是法的本原。法是需要人去執行的,特別是需要人按照不斷變化著的實際情況去施行的。所以,儒家主張人法並重,重在擇人執法的思想,很有積極意義。關於禮與法之間的關係,荀子認為禮是立法的依據和基本原則,因而兩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⑤為政的目的是養民。孟子總結夏、商二代滅亡教訓時說:夏桀和商紂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養民莫於養心。那如何才能得民心呢?那就是,*希望得到的東西,要想方設法給予他們、滿足他們,而*厭惡的東西絕不要強加給他們。當週*商紂統治後,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認真地總結了商朝亡國的教訓,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失德和失民。因此,他們反覆地告誡其子孫須“敬德保民”,然後才有可能長久地保住天下。

⑥荀子說天生萬民,並不是為了君主;相反,天設立君主,則是為了*百姓。其“立君為民”的思想得到了黃宗羲的進一步發揮。黃宗羲認為設立百官是為天下、為萬民服務,而不是為君主、為一姓賣命。君臣只是分工不同,但都得為天下萬民服務。因此,他們之間應是平等的師友關係,而不是主僕關係。

⑦養民須富民。荀子說使國家和*富足的重要方法是“節用裕民”。“節用”即嚴格按照禮制規定,限制各級官吏和行政部門的費用不至於過度。“裕民”是說要給百姓以優厚的政策,使他們得以富裕。如:少收農田賦稅,減輕交易市場的稅收,儘量少動用民工,絕不能誤了農時等。百姓得到優厚政策的保護,生產就會成百倍地增長,*就會富裕,物產就會豐裕。老百姓富裕了,自然也就知禮節了。

4.下列分析與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為政在人”是儒家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服務*的人才與*的需求*促進,其中的“人”包括治人者和治於人者。

B.儒家推重“尚賢使能”,只要德才兼備,允許關係疏遠的人越過關係親近的人進入*擔任官職,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被推舉。

C.儒家強調為政要養民,只要*希望得到的東西得到了,*厭惡的東西不強加給他們,就可以長久地保住天下,社會就會長治久安。

D.夏桀和商紂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周*商紂統治後,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認真地總結商朝亡國的教訓,告誡子孫要“敬德保民”。

5.下列分析與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儒家認為,不論是治於人的平民百姓,還是治人的人才,都要時時對其進行教育,不要單靠法的威嚴來懾服他們,這就是所說的管人。

B.“為政在人”不是不要“法”,而是在“法”與“人”中,“人”的因素更為重要。所以,儒家主張人法並重,重在確定對什麼人執法。

C.荀子認為法不能*而用,如果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法,醜惡仍然不能根除;只用德教而不用刑罰,醜惡就得不到應有的懲治。

D.每一個人很難時時事事處處都做到自覺,尤其是掌握了國家權力的人才們,因此,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強制*刑罰,也是不可缺少的。

6.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儒家認為,國君和臣子應該是平等的師友關係,而不是主子和僕人關係,他們都必須為廣大*群眾服務,只是分工不同。

B.荀子認為,要使國家富足,重要措施之一是“節用”,嚴格按照禮制規定,限制各級官吏和行政部門的費用,杜絕各種浪費現象。

C.荀子認為,天生萬民,設立君主,都是為了廣大*百姓,設立百官是為天下、為萬民服務的,而不是為君主、為一個姓氏賣命的。

D.荀子主張,要給百姓以優厚的政策,如少收農田賦稅,減輕交易市場的稅收,儘量少動用民工等,使百姓富裕,社會自然就安定了。

【回答】

4.C

5.B

6.B

【解析】

4.

試題分析:原文是“他們反覆地告誡其子孫須“敬德保民”,然後才有可能長久地保住天下”。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5.

試題分析:原文是“法是需要人去執行的”,可見文中的“擇人執法”是選擇執法的人,不是“對什麼人執法”。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6.

試題分析:原文是“黃宗羲認為設立百官是為天下、為萬民服務,而不是為君主、為一姓賣命”。選項張冠李戴。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科普類文字閱讀 社科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