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3.下列各句中無通假字的一項是:(  )A.雖有槁暴B.君子生非異也C.或師焉或不焉D.序八州而朝同列

練習題1.33W

問題詳情:

3.下列各句中無通假字的一項是:(  )A.雖有槁暴B.君子生非異也C.或師焉或不焉D.序八州而朝同列

3.下列各句中無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雖有槁暴

B.君子生非異也

C.或師焉或不焉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回答】

D

【解析】

試題分析:A“有”通“又”,再一次的意思;B“生”通“*”,稟賦的意思;C“不”通“否”,指不從師學習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通假字,是泛指*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辨識通假字主要是以聲音為線索。閱讀中遇到某一個字不能用其本義或引申義去解釋時,就應考慮到是否存在通假的問題。例如《論語•陽貨》:“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這一句中的“歸”字當作何解釋呢?若依《說文》,歸的本義是指女子出嫁,這用在本句顯然不通;若有歸的引申義“歸還”似乎可通,但孔子並未借給陽貨豚,又何以言歸還?聯絡上下文意,是陽貨想通過送豚給孔子,好讓孔子依禮回拜時見到孔子,句中歸字歸是贈送的意思。然而歸字的本義和引申義中都沒有贈送這一義項,可見古有贈送食物的專字“饋”與“歸”音近,意思又正好吻合,於是可以初步斷定歸是饋的錯字。在辨識通假字時要注意兩點:(1)要有古音韻的常識。所謂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古今語音變化很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現在有的可能變得完全不同近了;而原本讀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變得相同相近。所以千萬不可只據今音作準則。(2)在沒有別的例*時,不可只據音同音近而輕言通假。判定某字借用為某,一定要有充分的*據和理由。

知識點:詞語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