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歲襲爵汾*男。及長,好學,善屬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

練習題2.48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歲襲爵汾*男。及長,好學,善屬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歲襲爵汾*男。及長,好學,善屬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靜縣主,累授太子舍人,預撰《晉書》。高宗即位,擢拜給事中,時年二十六。數上書陳君臣政體及時事得失,高宗皆嘉納之。俄轉中書舍人,加弘文館學士,兼修國史。中書省有一盤石,初,道衡為內史侍郎,嘗踞而草制,元超每見此石,未嘗不泫然流涕。

永徵五年,丁母憂解。明年,起授黃門侍郎,兼檢校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辭,兼好引寒俊,嘗表薦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義方、孟利貞等十餘人,由是時論稱美。後以疾出為饒州刺史。三年,拜東臺侍郎。右相李義府以罪配流嵩州,舊制,流人禁乘馬,元超奏請給之,坐貶為簡州刺史。歲餘,西臺侍郎上官儀伏誅,又坐與文章款密,配流嵩州。上元初,遇赦還,拜正諫大夫。三年,遷中書侍郎,尋同中書門下三品。時高宗幸溫泉校獵諸蕃酋長亦持弓矢而從元超以為既非族類深可為虞上疏切諫帝納焉。

時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與諸王同預私宴。又重其文學政理之才,曾謂元超日:“長得卿在中書,固不藉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書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東都,太子於京師監國,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臨行謂元超曰:“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閒庶務。關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爾。”於是元超表薦鄭祖玄、*玄挺、崔融為崇文館學士。又數上疏諫太子,高宗知而稱善,遣使慰諭,賜物百段。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金紫光祿大夫,聽致仕。其年冬卒,年六十二。贈光祿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文集四十卷。子曜,亦以文學知名,聖歷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諫大夫。

(節選自《舊唐書·薛元超傳》)

8.下列加橫線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擢拜給事中           提拔

B.坐貶為簡州刺史       因為

C.尋同中書門下三品     不久

D.以疾乞骸             請求退職

9.下列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時高宗幸溫泉校獵諸蕃/酋長亦持弓矢而從元超/以為既非族類/深可為虞/上疏切諫/帝納焉

B.時高宗幸溫泉校獵/諸蕃酋長亦持弓矢而從元超/以為既非族類/深可為虞/上疏切諫/帝納焉

C.時高宗幸溫泉校獵諸蕃/酋長亦持弓矢而從/元超以為既非族類/深可為虞/上疏切諫/帝納焉

D.時高宗幸溫泉校獵/諸蕃酋長亦持弓矢而從/元超以為既非族類/深可為虞/上疏切諫/帝納焉

10.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襲爵,繼承爵位。按規定,第一繼承人繼承被繼承人的爵位;其餘繼承人減三等襲爵。

B.草制,草擬製書。制是皇帝的命令,制書是用以頒佈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專用文書。

C.丁母憂,遭逢父母喪事。父母死後,子女要為父母守喪,一般三年,官員還需要辭官。

D.陪葬,臣子或妻妾的靈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墳墓的近旁。文中的“陪葬”指一種恩寵。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薛元超好學,擅長寫文章。太宗很看重他,讓他參與修撰《晉書》;高宗即位以後,讓他兼任修國史的工作。

B.薛元超受到人們的稱頌。一是因為他擅長文辭;二是因為他喜歡引薦寒門才俊,曾經上表舉薦過十幾個人。

C.薛元超一生數遭流貶。先因與上官儀有文字之交,受到牽累;後又上疏進諫,為李義府請求馬匹代步而被貶。

D.薛元超很為唐高宗所寵信。他經常被召入宮中參加唐高宗與諸王的私宴;高宗到東都,讓他留下輔佐太子。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數上書陳君臣政體及時事得失,高宗皆嘉納之。

(2)但吾子未閒庶務,關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爾。

【回答】

8.B

9.D

10.C

11.C

12.

(1)(薛元超)多次上書陳述君臣政體和時政得失,高宗都讚許並採納。

(2)只是我的兒子不熟悉政務,關西的事情,都把它託付給你了。我對你寄予的希望已經很深,你不能默不作聲呀。

【解析】

試題分析:

8.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B項,“坐貶為簡州刺史”中的“坐”如解釋為“因為”,這句話就翻譯成“因為貶職擔任簡州刺史”,這與前面的意思不合;前面說“右相李義府以罪配流嵩州,舊制,流人禁乘馬,元超奏請給之”,可見前面那句話應解釋為“因此獲罪貶任簡州刺史”,由此可以判斷“坐”應解釋為“因……而獲罪)。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比如本題既可以採取課內知識遷移法解決。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也可以結合前後句子的語境來分析該句的意思。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聯絡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

9.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應先回歸文字,弄懂句子的大意,“時高宗幸溫泉校獵/諸蕃酋長亦持弓矢而從/元超以為既非族類/深可為虞/上疏切諫/帝納焉”,這句話是說“當時高宗駕幸溫泉打獵,諸番酋長也都拿著弓箭跟從。薛元超以為既然不是同一族類,很叫人擔憂,上疏竭力諫阻,高宗採納了”;再到句中尋找斷句的標誌,先抓人名、官職、地名等專有名詞,“高宗”“溫泉”“諸蕃酋長”“元超”,再依據動詞可以斷開其他幾處。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型別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裡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0.回答此類題目,必須熟記文學名著的主要內容,區分文學常識的概念,仔細察看題幹中的修飾限制成分。C項,丁母憂,是遭遇母親喪事。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備考時要積累名著、名篇作者、時代、國別、文學形象、作品主題等文學常識。解答此道題目,需要逐項審讀,按照自己積累的有關知識,判斷相關內容,是否正確;要注意各項表述中有關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C項,時間錯位,上疏進諫在先。文章第二段說的是“右相李義府以罪配流嵩州,舊制,流人禁乘馬,元超奏請給之,坐貶為簡州刺史。歲餘,西臺侍郎上官儀伏誅,又坐與文章款密,配流嵩州”。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就屬於時間和事件錯位。

1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的能力。第一句,開頭補上主語“薛元超);“數”,多次;“嘉納”,讚許並採納。第二句中,“但”,只是;“庶務”,政務;“閒”同“嫻”熟悉;“委”,託付;“默”,沉默,默不作聲。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薛元超是薛收的兒子。元超早年喪父,九歲襲爵汾*男。長大以後,好學善於作文章。太宗非常器重他,叫他娶巢剌王的女兒和靜縣主為妻,多次升遷授任為太子舍人,參預修撰《晉書》。高宗即位,升任給事中,這年二十六歲。薛元超多次上書陳述君臣政體和時政得失,高宗都讚許並採納。不久轉任中書舍人,加弘文館學士,兼修國史。中書省有一塊盤石,當初薛道衡任內史侍郎,曾坐在石頭上草擬製書,薛元超每次見到此石,總是泫然流淚。

永徽五年,為母親守喪解職,第二年,喪期未滿就起用為黃門侍郎,兼檢校太子左庶子。薛元超擅長文辭,又喜好引進寒門有才能的人士,曾經上表舉薦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義方、孟利貞等十多人,由此被輿論贊美。後來因病離京任饒州刺史。三年,授為東臺侍郎。右相李義府因為獲罪被髮配流放到巂州,按照舊制,被流放的人不許乘馬,薛元超上奏請求給他馬騎,因此獲罪貶任簡州刺史。一年以後,西臺侍郎上官儀被殺,薛元超又因和他有文章往來關係密切,被髮配流放到巂州。上元初年,遇赦回來,拜授正諫大夫。三年,升任中書侍郎,不久被提升為同中書門下三品。當時高宗駕幸溫泉打獵,諸番酋長也都拿著弓箭跟從。薛元超以為既然不是同一族類,很叫人擔憂,上疏竭力諫阻,高宗採納了。

當時薛元超特別受到高宗恩遇,時常召入和諸王一同出席私家宴會。高宗又看重他文學*的才能,曾對薛元超說:“長期有卿在中書省,就不依靠更多的人了。”永隆二年,授任中書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臨幸東都,太子在京師監國,就留薛元超隨侍太子。高宗臨行時對薛元超說:“朕留下卿,好像失去一隻手臂。只是我的兒子不熟悉政務,關西的事情,都把它託付給你了。我對你寄予的希望已經很深,你不能默不作聲。”於是薛元超上表推薦鄭祖玄、*玄挺、崔融為崇文館學士。又多次上疏勸諫太子,高宗知道了說好,派使者慰問,賜物一百段。弘道元年,薛元超因病要求退休,朝廷加授金紫光祿大夫,准許退休。這一年冬天薛元超逝世,享年六十二歲,追贈光祿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薛元超有文集四十卷。兒子薛曜,也以文學聞名,聖歷年間,修撰《三教珠英》,官做到正諫大夫。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