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外物》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儒以《詩》、《禮》發冢,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 ”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詩》固有之曰:‘青青之 麥,生於陵陂。生不佈施,死何含珠為?’接其鬢,壓其穢,儒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 。”——莊子這個老王八蛋,這句話把所有讀書的識字的都罵了。罵了你還無從狡辯,誰敢說學到的東西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觀點——相當於死人嘴裡的珠子——哪個不是“盜墓賊”從死人嘴裡掏出來的?

《外物》經典語錄

莊子提出要容物。心胸要大些,才能承受無奈的羞辱。眼光敏銳叫“明”,耳朵靈敏叫“聰”,鼻子靈敏叫“羶”,口感靈敏叫“甘”,心靈透徹叫“智”,聰明貫達叫“德”。大凡道德總不希望有所壅塞,壅塞就會出現梗阻,梗阻而不能排除就會出現相互踐踏,各種禍害就會隨之而起。物類有知覺靠的是氣息,假如氣息不盛,那麼絕不是自然稟賦的過失。自然的真*貫穿萬物,日夜不停,可人們常常堵塞自身的孔竅。內心不能遊於自然,那麼人體官能就會出現紛擾。森林山丘之所以適宜於人,也是由於人們內心促狹不爽比較出來的。簡單來說,修身養*,擺脫馳世逐物的困局,要學習森林。廣闊的森林裡,植物繁密而錯落有致;我們的內心也要有空虛,因為有空虛方能容物,方能排憂解難。

外物不可必,故 龍逄 誅, 比干 戮, 箕子 狂, 惡來 死, 桀 紂 亡。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 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 *,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外物》的思想主旨其實就是一句話:外在事物不可能有客觀確定的標準。現實與理想始終有差距:一是客觀事物本身是不確定的,人的活動受客觀條件制約;二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判斷是非難定,對錯難分;三是每個人對自己命運的判斷也是各不相同,期望也不同。

標籤: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