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一百年漂泊》經典語錄

《一百年漂泊》經典語錄

一個一百年前從大陸避禍逃到*定居的農民家族,從晚清到日據時代,再到光復後*主政的七十年,五代人一路走來的真實故事,將給熟知海峽兩岸國共鬥爭史,卻不瞭解對岸社會演變和民間生活史的大陸讀者,帶來鮮活的全景式畫面:

“弘農堂”三合院裡祖先從大陸挑過海峽的“唐山石”,象徵了家族的血緣根基;日語流利的三叔公“二戰”後期被調往上海法院做通譯,包裹著*被出賣和扭曲的歷史;通靈的外公呈現著*民間信仰的奇觀;奶奶和“稻田裡的媽媽”是一個家族能夠生存延續的保衛者;能創業、能闖禍的強韌父親是*進入工業時代的弄潮兒;而第一人稱的敘述者體驗了時代的創痛,同時也領受了歷史賜予的經驗智慧,他描繪出*社會五光十*的世相,和幾代人在時代變遷中磕磕絆絆、摸爬滾打、艱難奮鬥的故事,不啻一部*從農耕社會、工業社會到商業社會的演進史。

這部自傳體小說不僅有起伏跌宕吸引人的情節,更展示了時代變遷中富於啟示、引人深思的萬千氣象。作者企圖用故事來顯現*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尋常農村生民的社會生活史和 “*經濟奇蹟”背後的故事,透視百年來*農村的生活圖景和向工業社會、商業社會轉型的困頓與艱*。而那些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似曾相識的一幕幕場景,更是值得大陸讀者們深思和借鑑。


經典語錄

都團聚了,漂泊一百年之後,我們依然會團聚。 這轉型的瞬間,這劇變的容顏,以後的幾百年、幾千年的歷史,我們不會再碰上。 我們再不會遇見父親母親曾遇見過的這些人,這些事,這些時代,這些情義

“唐山啊,就是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我們祖先來的地方。”祖母安安靜靜地微笑著。 “那時候,祖先從唐山渡海來臺,什麼都沒有,窮得只有幾件衣服一包米,包成一個小包袱。他用一根扁擔挑著,走呀走的,實在很不方便,就找了一條繩子,綁了一粒石頭,讓扁擔的兩邊平一點,挑著走路。這樣來到了*。這石頭,他一直帶著,無論走到哪裡,一代傳一代,最後,傳到了今天。” …… 這個石頭,隨著最早的祖先渡海來臺,落地生根,祖先思念家鄉,便捨不得丟棄。中間經歷漳泉械鬥,家族互鬥,傳說祖先也曾流離過許多地方,輾轉逃亡,但這個石頭,竟奇蹟般地儲存下來。它被放在祠堂裡,作為一種不能遺忘的象徵,象徵著我們祭拜祖先的時候,沒有遺忘自己的根。而留傳下來的渡海故事,或許不被提起,但每一個後

後來我才真正的瞭解,一個經濟學上的小數點,一個零點零幾的農工經濟的增減,都可能是無數家族的流浪遷徙,輾轉漂泊,無數孩子命運的上升,或者沉淪。

我們總是以為,大時代的轉變會是轟轟烈烈、感嘆號的,有如一個洪流向前澎湃洶湧而去。 而真實的是,它往往是寂靜地、悄悄地轉變著。某一種聲音消失了,某一種味道改變了,某一個角落的樹林子沒有了,某一條河流的魚不見了,某一種生活常有的人聲,例如賣肉粽的呼喚、收酒瓶人的鈴鐺、腳踏車的老叮噹等等,慢慢從我們的身邊走遠。 你未曾知覺,等到有一天,你忽然想起來,才知道早已錯過了記錄那個關鍵*瞬間的機會。某一種感官、某一種感情、某一種記憶,已經永遠消失。

我們總是以為,大時代的轉變會是轟轟烈烈、改天換地,有如一個洪流向前澎湃洶湧而去。 而真實的是,它往是寂靜地、悄悄地轉變著。

每一個衣櫃彷彿都曾陪著一個新娘走過她初嫁時的羞*和青春,那鏡子照過她青春到白頭的容顏,陪著她走過一生的歲月。

“以前吶,我一個人,去日本旅行,白天買了書,晚上沒事,就喝一杯小酒,把西裝披在肩膀上,自己抽著香菸、落散落散的,漫步在東京的街頭。”父親望著小城的燈火說,“東京的闇冥,更晚了以後,人少車少,夜*也很美。”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滄桑,才能成為一個男子漢? 一雙眼睛,要看過多少白雲,才能望見天堂? 一個轉型的社會,能給那個時代的人,留下多少機會?

直說:這一世人,都是你來照顧我,以後我一定會照顧你一輩子。 然後父親對我們說:好了,我現在告訴你們哦,要給我記住,不然你們就是不孝。你們以後要孝順你媽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