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靈光”的消逝》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如同一個人永遠無法瞭解另一個人走過的人生途中有多少荊棘一樣,我們,誰都無法瞭解體悟一個鄉野的女孩,把牧羊的鞭子掛在田頭樹下,或把在田野累了一天的鐵杴鋤頭倚靠在回家的門後,迅速捧起書本的那種感覺。無法體驗因為勞動,使十指麻木脹大,握不住筆桿又必須像握住鋤頭樣握住筆桿的那種感覺。我想,放下握鋤頭的雙手,無間歇地迅速去握住筆桿,那大約如同擁抱了一天大地,在夕陽西照之時,又要迅速去擁抱一縷落日。

《“靈光”的消逝》經典語錄

小說、故事中沒有作家的人生,就不會有作家的心靈。沒有心靈,就不用再談小說的好與壞了。但是,對於批評家學者的文章,應不應該在文章中融入自己的人生和心靈,實在是件難以叫人說定的事情。一說到理論,論文和論著,我總覺得那是學問,學問似乎是不應該有作者的人生與心靈似的,似乎只有那樣才客觀,也才更見包容。可是我,小說讀得多了,養偏了胃口,總是愛讀那些能在自己的論文、論著裡融入自己的人生和心靈的理論文章,愛讀那些簡潔、曉白,行文上有些“散文味”的論文。

能在那些文章中揉進自己人生的體驗,揉進自己對世界的理解,由此,揮散開來,表達自己對文學、對作品的分析、理解和評判。曾聽她提及過,當年她在博士論文答辯時還因為論文中融入強烈的主觀情感和對現實文化現象的關注而被答辯老師反覆討論。再比如發表在《文藝理論與批評》中的那篇《當代文學往何處去——對“重返現實主義”的再認識》,就實在是有些好看,實在是有著它的道理,有著她自己在現實世界中的人生經驗與體悟的揉入。還有《當代作家評論》“批評家專輯”中論說李洱小說的文章《“靈光”消逝後的鄉土敘事——從〈石榴樹上結櫻桃〉看當代鄉土文學的美學裂變》。李洱的這部小說,從鄉土文學出發非常值得討論,絕不能用好與不好來簡單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