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經典語錄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經典語錄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是*作家蔣方舟二十歲後,首度雜文結集,寫作生涯的*禮。2008年,作者入讀清華大學,轉眼五年過去,本書由作者精選過往五年文章而成,既是對此一階段生活的總結和揮手告別,書中隨處可見的自省、平實有力的記錄,也標誌著作者在寫作上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008年秋天,作者進入清華大學就讀,2012年畢業,受聘為《新週刊》雜誌副主編。回首過往五年,課業之外,作者亦經常參與公共話題的討論及多種社會活動,生活不可謂不豐富不精*。然而在忙碌與喧騰背後,作者卻漸感迷失與困惑:參與的討論越多,離真相彷彿越遠;戰鬥檄文式的文章越寫越多,卻越來越不喜歡自己劍拔*張的嘴臉。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本書由作者過去五年發表的各類文章精選而成。在書中,作者選擇暫時迴避各種大而化之的議論,退而反思自己的寫作與成長曆程,觀察被時代*的一代年輕人——他們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過早覺醒,他們過早地發現了*世界的虛偽,更過早地被拋入一個充滿競爭與爭鬥的世界——試著描摹群像,剖析標本。同時,在十七年的寫作之後,重尋寫作的意義,思考作家與時代的關係,袒露內心的文學地圖。

經典語錄

滄桑,唯有經歷,才是滄桑。人間正道,非得親自嚐遍各種滋味,才有資格對其發表演講。只有經過日日夜夜囿於自習室的煎熬,你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明;只有經歷過把畢生所學用在實處卻不堪一擊的脆弱,你才能真正懂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接受過歲月風沙的洗禮和生活瑣碎的折磨,你才能真正萌生把握命運*生活的信心。沒有經歷就不會懂得,不會懂得就不能如實評價。或許在看遍別人的滄桑以後,不曾親身經歷的事物也可以讓人感同身受,但真正面對它的時候,曾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想法,與你體會到的,絕對不會完全相同。那些細枝末節的差異,或許才是人生的真諦所在。

做一個自由的人,心不為形役,形也不為心役,坐擁一整塊無人的疆域

社會看起來是仇富的,但仇富的本質是仇窮,權利和錢仍是僅有的被認可的追逐目標。身為屌絲,嚮往的仍然是逆襲的故事。

記錄本身,即已是反抗。

“異*戀要找的是一個異己,一個異體,一個other;同*戀呢,往往找尋的是自體、自己,在別人身上找到自己,這是同、異*戀的基本不同。”

世界並非是不完美的,或是正處在一條緩慢通向完美的路上;不,它在每一個瞬間都是完美的,一切罪惡本身就已經蘊含著寬恕,所有的小孩本身已經蘊含著老人,所有嬰兒都蘊含著死亡,所有瀕死者都蘊含著永恆的生命……學會愛這個世界,不再拿它與某個我所希望的、臆想的世界相比,與一種我憑空臆造的完美相比,而是聽其自然,愛它,樂意從屬於它。

有句我很不喜歡的俗話,叫做“是騾子是馬,拖出來溜溜”,有些家長超級喜歡遛孩子,讓完全不相干的閒人決定,哪個是騾子,哪個是馬。

黃金年代永遠在身後。無人能夠改變的是,時代的火車往前開——拉著那些願意的,拖著那些不願意的。

每條街道都有屬於自己的幽靈,每顆石子都藏著自己的記憶,每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人都從街道中擷取那些回憶,讓它們繾綣生長在自己的腦海中,久而久之,甚至忘了那是聽來的故事,還是自己的經歷。

人心像是早就被烤成了灰燼,用手一捻,不過是多了一層灰

三十而立,立的也不過是安身立命的立;全副武裝,對抗的不過是不斷攀升的房價走勢。 古人說三十而立,說明三十歲已經是很關鍵決絕的歲數了。三十歲,已經決定了後半生定格的形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古人壽命短,所以生命週期都壓縮加速,反正我周圍的80後,都仍保持著“二十而蹲”的姿勢,他們將立未立,下一個動作還曖昧未卜,不知道會昂然地頂天立地,還是會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年輕人最基本的就是:不怕窮,對財產也沒有恭敬之心。他們發現(當然是不同程度的覺悟)如果要把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就得有系統地挑戰社會體系和財富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