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歷代*得失》經典語錄

《*歷代*得失》經典語錄

《*歷代*得失》為作者的專題演講合集,分別就*漢、唐、宋、明、清五代的*組織、百官職權、考試監察、財經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觀與比照,敘述因革演變,指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了*歷史與*的精要大義,又點明瞭近現代國人對傳統文化和精神的種種誤解。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實不失為一部簡明的“**制度史”。


經典語錄

“*之將來,如何把社會*上種種制度來簡化,使人才能自由發展,這是最關緊要的。但這不是推倒一切便可以成功。重要的不在推倒,在建立。……講歷史,更可叫人不武斷。因事情太複雜,利弊得失,歷久始見,都擺在歷史上。知道歷史,便可知道里面有很多的問題。一切事不是痛痛快快一句話講得完”。

講歷史,便可叫人不武斷。因事情太複雜,利弊得失,歷久始見,都擺開在歷史上。

*制度是現實的,每一制度,必須針對現實,時時刻刻求其能變動適應。任何制度,斷無二三十年而不變的,更無二三百年而不變的。

理論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現實是此制度之血液營養,二者缺一不可。即如唐代一切制度,也多半是由南北朝演變而來,有其歷史淵源,亦有其傳統精神。

我們談《唐六典》的,仍不應僅當它是一部歷史書,為記載唐代現實制度的書,而應同時當它是一部理論和思想的書看。因唐代人對*上的種種理論和思想,都已在此書中大部具體化制度化了。制度的背後,都應有理論和思想。

我們看歷史上一切制度,都該注意到每一制度之背後的當時人的觀念和理論。

*亥前後,人人言變法,人人言*,太重視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會隨制度而轉變。因此只想把外國現成制度,模仿抄襲。甚至不惜摧殘人事來遷就制度。在新文化運動時期,一面高唱*,一面痛斥舊傳統,舊文化。我們試問是否**可以全不與此一民族之文化傳統有關聯,而只經幾個人的提倡,便可安裝得上呢?而且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絕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

我們討論一項制度,固然應該重視其時代*,同時又該重視其地域*。推擴而言,我們該重視其國別*。

歷史意見,指的是在那制度實施時代的人們所切身感受而發出的意見。這些意見,比較真實而客觀。待時代隔得久了,該項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後代人單憑後代人自己所處的環境和需要來批評歷史上已往的各項制度,那隻能說是一種時代意見。時代意見並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們不該單憑時代意見來抹殺已往的歷史意見。

某一制度之創立,決不是憑空忽然地創立,它必有淵源,早在此項制度創立之先,已有此項制度之前身,漸漸地在創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決不是無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變,早在此項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項制度的後影,漸漸地在變質。

惟其一切制度都不會永久好下去,才使我們在*上要繼續努力,永久改進。制度也只是歷史事項中之一目,人類整部歷史便沒有百年不變的,哪能有一項制度經過一兩百年還算得是好制度呢?

唐以後*的歷史演變是好是壞,那是另外一回事,但羅馬帝國亡了,以後就再沒有羅馬。唐室覆亡以後,依然有*,有宋有明有現代,還是如唐代般,一樣是*。這是*歷史最有價值最勘研尋的一個大題目。這也便是唐代之偉大遠超過羅馬的所在,更是它遠超過世界其他一切以往的偉大國家之所在。但專就*論,漢以後有唐,唐以後卻再也沒有像漢唐那樣有聲*,那樣值得我們崇重欣羨的朝代或時期了,那也是值得我們*惕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