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屋

位置:首页 > 练习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节日的现象学张祥龙节日是生命节奏与命运感受相交和而生发出的赞歌:它们是追忆之歌,又是...

练习题1.92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节日的现象学张祥龙节日是生命节奏与命运感受相交和而生发出的赞歌:它们是追忆之歌,又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节日的现象学

张祥龙

节日是生命节奏与命运感受相交和而生发出的赞歌:它们是追忆之歌,又是希望之歌,也是及时行乐、忘怀得失之歌。那么,节应该怎样过才算实现了它的本*呢?

首先,尽管节日都有自己的内容,但它总有一个非对象化的、让生命能自由舒展的维度,这首先就意味着需要“天下太平”。兵荒马乱的状况,不管是现实中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极不利于“过节”。西班牙天主教神学家潘尼卡很有些出*的见地。他认为和平既不是为自己争来的,也不是向别人强加的。和平是被接受的,总含有“受赐”的、“感恩”的成份;它们又是被发现的和被创造的,没有现成在那儿的和平。在这个意义上,节日乃是和平开出的花朵。没有外在与内心的和平、宁静、劳动,就不会有原发的节日感和节期感。

其次,在节日的根源处是活生生的时间节奏,在节日那里,人的生存时间一定要歌舞出和激荡出浪花,不然就缺少节日气氛。

节的来源、讲究、风俗或过法本身含有时间花样,比如日子与历史事件或传说故事相呼应(圣诞、佛诞、湿婆诞辰、*等);数字的花样(比如节的月与日的数字:1.1; 1.15; 2.2; 3.3; 5.5等);和节期中的照应,比如春节期间送灶王上天照应于正月初四接灶王回府,除夕夜的烟火与元宵节的灯火相应;以及风俗、禁忌造成的生存时间的异常与激漾,比如除夕的守岁,正月初一的祭祖、放爆竹,白天不许炊煮、不许倒垃圾等等造成的不寻常和不方便。没有这些讲究和由它们构成的新鲜的生存时间感受,就难有浓厚的节日气氛。

节日似乎有一种通过节与节之间的相互牵连而成大观的趋势。“孤节”就不如“连串节”更像节。正在兴起的节会“俘获”另一些日子以作为自己的“伴节”,比如*的春节在全盛之时俘获了灶王节、元宵节、乃至腊八节。

与上述两点密切相关,过节本身必有一种溢出了节日当下时的、对总体时间势态的鲜明感受,即:在过节前有预期,在过节后有保留或回味,而且过节前与过节后之间有鲜明的区别,好像跨过了某个重要的界限。换言之,这应是一场真实深刻的体验。过节绝不只是过那个“现实的”节,更不止于体验节的“实项内容”(比如“吃饺子”),而更在于对那形成“节日气象”的边缘视域的体验。实在的节日还未到,还未成为手边的一个现成者,但它已经存在于人们的生存时间的切近期望视域之中。节已在这光环朝霞之中诞生,越来越充满热力与辉煌地向我们迎来;人们还未尝到它带来的让人精疲力竭或磕磕碰碰的一面,却已活生生地感受到了它的真实与可爱。而且,这种“越来越……”的提升感、来临感和交汇感正是节日的神髓之所在。

第三,既然节日是生存时间与体验的旋涡、交汇和跌宕之处,那么,节日越含有不寻常的交汇与新鲜经验的构成,就越像个节。节日往往都有自身设立的一些禁忌,如伊斯兰的斋月与开斋节,春节的各种禁忌。这种“不寻常”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对某些禁忌的突破,开日常体制的玩笑。由此造成节日中起伏异常的生存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禁戒与破戒在节日的时机光环中得到升华,“粗话”不再只是“粗”,放*仗不再只是喧闹和惊扰,它们构成全新的体验,创造了让矛盾和解与心灵更新的机会。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不管现实的还是精神的,兵荒马乱的状况不利于过节。

B. 春节时送灶王照应于正月初四接灶王,除夕的烟火与元宵的灯火相应。

C. 没有风俗、禁忌造成的不寻常和不方便,就没有浓厚的节日气氛。

D. 灶王节、春节、元宵节与腊八节,这些节日相互牵连而成大观之势。

3.作者说,节日“总有一个非对象化的、让生命能自由舒展的维度”,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4.为什么说节日“是追忆之歌,又是希望之歌,也是及时行乐、忘怀得失之歌”?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4分)

                                                                   

                                                                   

【回答】

2.C

3.“让生命能自由舒展的维度”意味着需要天下太平,而这种“天下太平”是被接受的、被发现的和被创造的,是非对象化的,不是现成的。

4.①“追忆之歌”:某些节日与历史事件或传说故事相呼应;②“希望之歌”:过节前有预期,在过节后有保留或回味;③“及时行乐、忘怀得失之歌”:过节能让人们矛盾和解,心灵更新。(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2.

试题分析:C偷梁换柱,原文是说“没有这些讲究和由它们构成的新鲜的生存时间感受,就难有浓厚的节日气氛”。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