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智伯先後請地於韓康子,魏桓子,皆得萬家之邑。智伯又求地於趙襄子,襄子弗與。智伯怒,帥...

練習題5.55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智伯先後請地於韓康子,魏桓子,皆得萬家之邑。智伯又求地於趙襄子,襄子弗與。智伯怒,帥...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智伯先後請地於韓康子,魏桓子,皆得萬家之邑。智伯又求地於趙襄子,襄子弗與。智伯怒,帥韓、魏之*以攻趙氏。襄子將出,曰:“吾何走乎?”從者曰:“長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罷力以完之,又斃死以守之,其誰與我!”從者曰:“邯鄲之倉庫實。”襄子曰:“浚民之膏澤以實之,又因而殺之,其誰與我!其晉陽乎,先主之所屬也,尹鑙之所寬也,民必和矣。”乃走晉陽。

三家以國人圍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產蛙,民無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也。絺疵謂智伯曰:“韓、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從韓、魏之兵以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不沒者三版,人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志,有憂*,是非反而何?”智伯不悛。絺疵請使於齊。

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曰:“臣聞脣亡則齒寒。今智伯帥韓、魏以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謀泄,則禍立至矣。”張孟談曰:“謀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傷也!”二子乃*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決水灌智伯*。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雲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範,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智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豈特智伯哉!

(有刪改)

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    嚴:莊重,鄭重

B. 二子乃*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    期:日期

C. 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驂乘。    行:巡行

D. 韓、魏翼而擊之    翼:從兩側

1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智伯之亡也    先主之所屬也

B. 三家以國人圍而灌之    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

C. 以人事知之    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

D. 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    二子乃*與張孟談約

17.下列句子中不同於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

A. 是非反而何

B. 吾何走乎

C. 何傷也

D. 子何以知之

1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民罷力以完之,又斃死以守之,其誰與我!

(2)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

【回答】

15.B

16.B

17.A

18.(1) *竭盡力量把城牆修好,又讓他們拼死為我守禦,還有誰支持我呢?

(2) 才與德是不同的兩回事,而世俗之人沒有誰能分得清,一概稱之為賢明,這大概就是看錯了人的原因吧!

【解析】10:期:約定

11:A.取獨,所字結構前的助詞;C.根據,因為;D.才,於是;B.順成關係連詞,表動作的先後

12:其他三句是提賓句

1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將句子帶入原文中翻譯,“二子乃*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在原文中的翻譯是“兩人祕密地與張孟談商議,約定好行動的日子,然後便讓他回城了”。所以B項中的“期”在此處應作“約定”解釋。

1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將句子帶入原文中驗*,A項,“之”,前一個取獨,後一個所字結構前的助詞;C項,“以”,前一個根據,後一個因為;D項,“乃”,前一個才,後一個於是;B項,“而”,都是順成關係連詞,表動作的先後。

17.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句式總分兩大類: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為: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判斷句四大類,而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四類。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語文必考考點之一,也是高中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版塊。A項是正常句式,其他三句是賓語前置句。

1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注意字字落實。翻譯後的句子要通順,不能出現病句。第一句得分點:“罷力”、“守”“與”;及句子大意;第二句得分點:“通”、“所以”、“莫之能辨”賓語前置句及句子大意。

點睛:文言文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等智宣子去世後,智襄子當政,他與韓康子、魏桓子在藍台飲宴。席間,智伯戲弄韓康子,而且侮辱段規。智國聽説此事,就勸諫他説:“您不防備災禍,災禍一定會到來了!”智伯説:“災禍將由我發起。我不發起災禍,誰敢興起災禍?”

智伯向韓康子索要土地,韓康子想不給他。段規説:“智伯好利,而且剛愎自用。不給土地,他就要*我們,不如給他土地。他習慣於得到土地,一定會向別人索要土地,別人不給,他一定對其用兵,然後,我們能夠免除禍患而等待事態的變化。”韓康子説:“好!”便派使臣給智伯萬家的縣邑,智伯很高興。他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想不給。任章問:“為什麼不給呢?”魏桓子説:“他無緣無故索要,所以不給。”任章説:“他無緣無故索要土地,各位大夫必然懼怕;我們給他土地,智伯一定驕傲,他在那裏驕傲而輕敵,我們這裏卻因懼怕而相親密;以相親密的兵眾對待輕敵的人,智伯的命運一定不會長久了。”魏桓子説:“好。”這樣便又給了智伯一個萬家之邑。智伯又向趙襄子索要蔡和皋狼兩處土地。趙襄子不給他。智伯大怒,率領韓、魏的*隊來進攻趙襄子。趙襄子逃往晉陽。

智伯、韓康子、魏桓子三家圍住晉陽,引水灌城。城牆頭只剩三版露出水面,鍋灶被淹沒了,灶中生出青蛙,但百姓都沒有叛變之心。智伯乘車在水中行進,魏桓子為他駕車,韓康子持矛居右護衞。智伯説:“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滅亡別人的國家。”魏桓子用胳臂肘碰了碰韓康子,韓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腳背。這是因為汾水可以灌魏的安邑,而絳水也可以灌韓國都城平陽啊!絺疵對智伯説:“韓魏兩家一定會反叛。”智伯問道:“你怎麼會知道?”疵説:“從人情事理知道的。使韓、魏的兵眾隨從我們攻打趙國,趙國滅亡後,危難一定會轉到韓、魏。現在我們已約定戰勝了趙國,三家瓜分趙國的土地,晉陽城牆沒有浸淹的只剩三版高,城裏的人宰食馬肉,晉陽城的投降指日可待。然而,這兩人沒有欣喜的表情,而有憂慮的神*。這不是要反叛又是什麼?”第二天,智伯把絺疵的話告訴了韓康子、魏桓子。他們兩人聽了之後説:“這一定是小人想為趙氏遊説,使主公您懷疑我們兩家,從而放鬆對趙氏的進攻。不要相信這樣的話。我們兩家豈會放棄早晚就要分到手的趙氏之地,而去圖謀那既危險又必不可成的事呢?”兩人走後,絺疵進來,問道:“主公,您為什麼把我的話告訴他們兩人呢?”智伯説:“你怎麼知道的?”絺疵説:“我看見他倆看我很仔細,然後快步跑開,那是知道我識破他們心思的緣故。” 智伯對這些並不後悔。絺疵便請求出使齊國。

趙襄子派遣張孟談祕密出城來見韓康子、魏桓子,他説:“我聽説脣亡則齒寒。現在智伯率領韓、魏兩家進攻趙家,趙家滅亡了,那麼韓、魏也要相繼滅亡。”韓康子、魏桓子説:“我們也知道會這樣;只怕事情還未辦好而計謀先泄露了出去,那樣禍患立刻就會來臨。”張孟談説:“計謀出自兩位主公之口,只進入我一人耳中,有什麼妨害呢?”於是兩人祕密地與張孟談商議,約定好行動的日子,然後便讓他回城了。趙襄子夜裏派人殺死守堤官吏,決開堤口,讓大水倒灌智伯*營。智伯*隊為救水淹而大亂,韓、魏*從側面攻擊智伯*,趙襄子帶領士兵從正面襲擊,大敗智伯的*隊,殺了智伯,並把智氏之族全部誅滅。

臣光(司馬光)説:智伯滅亡,是才能超過了德行。才與德不同,可是一般人不能分辨,全部説成是賢德。這大概就是對人失察的原因吧。天資聰慧、頭腦清晰、能力很強、*格剛毅稱為才;為人正大、直道而行、信守中庸、仁愛和平稱為德。才是德的憑藉,德是才的統帥。雲夢的竹子。是天下最強勁的;可如果不使它彎曲揉和,不做成弓箭,就不能*入堅硬的東西。棠溪的劍,是天下最鋒利的,但未經熔鑄和磨礪,就不能用來擊刺堅硬的器物。所以才德全部達到頂點就是“聖人”,才智全無就是“愚人”,德超過才叫作“君子”,才超過德就叫作“小人”。凡用人之道,如果得不到聖人、君子,而要交往他人的話,與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為什麼呢?君子藉助才來做好事,小人藉助才來做壞事。藉助才做好事的人,做好事無處不到;藉助才做壞事的人,做壞事也無處不到。愚人雖然想做壞事,可是智力不夠,力未能超過,猶如小*撲人,人能夠制服它。小人的才智足夠用來實現他的邪惡,勇足夠用來決定他的兇暴,這猶如老虎添上了翅膀,危害豈不更大嗎!有德的人們敬重他,有才的人們喜歡他,喜歡的人容易親近,敬重的人容易疏遠,因此那些考察選拔人才的多被人的才能所矇蔽,而對人的德行有所疏忽。自古以來,國家的叛臣,家庭的敗家子,才有餘而德行不足,招致家國覆滅的例子太多了,豈只一個智伯呢!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