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20分)材料一 工業化需要科學技術推動,工業化時期是善於學習的時代……為了不讓文化落後拖住工業化的腳步,19...

練習題2.6W

問題詳情:

(20分) 材料一 工業化需要科學技術推動,工業化時期是善於學習的時代……為了不讓文化落後拖住工業化的腳步,1928年秋,蘇聯*掀起了羣眾*掃盲運動……全黨和全國*積極投入文化和技術的學習熱潮中。從1929年至1939年,熟練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師增加了5倍多。蘇聯*文化、技術水平的提高為社會主義工業化裝上了加速器。

工業化時期,蘇聯處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包圍中,是一個威脅與機遇並存的時代。1929年,正當蘇聯轟轟烈烈地進行工業化的時候,經濟危機的颶風席捲了資本主義國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於生產過剩、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競爭殘酷和矛盾尖鋭的時機,貨比多家、少花錢多辦事,成為當時世界市場上西方先進設備最大的買主。僅1932年,世界機器設備出口的一半被蘇聯買回家。同時,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員過剩的行情,招聘來了許多西方著名的技術專家

——《世界歷史紀錄片》

材料二 ……無論蘇聯最高領導層在“改革”方面唱的調子多高,他們也不想按照*先生的做法,進行大規模的農業改革,達到*式的“自由化”的程度,雖然情況很明顯,蘇聯的農業產量大大低於它的勇於冒險的鄰邦。(見下圖)

(20分)材料一 工業化需要科學技術推動,工業化時期是善於學習的時代……為了不讓文化落後拖住工業化的腳步,19...

                 1950~1984年蘇聯、*糧食產量的比較——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

(1)至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蘇聯的工業化建設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4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A時間段中蘇兩國經濟分別出現什麼問題?並分析造成這種共同原因。(8分)

(3)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B時間段中蘇兩國糧食產量的變化趨勢;並分析出現不同趨勢的原因。(8分)

【回答】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蘇聯*對重工業的高度重視和鉅額投資;蘇聯*飽滿的愛國建設熱情,成為工業化建設的強大動力;蘇聯*文化、技術水平的提高;抓住西方經濟危機的有利時機,大量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專家。(4分)

(2)問題:*——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或出現三年困難時期)。(2分)

蘇聯——1963年出現農業危機。(2分)

共同原因:農村經濟體制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農民的勞動積極*無法得到有效調動;國家領導人急於求成、盲目冒進,違背客觀規律。(4分)

(3)變化趨勢:*——迅速增加;蘇聯——總趨勢是下降,與*差距拉大。(2分)

原因:*:農村改革廢除*公社體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大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積極*;雜交水稻的培育與推廣。(4分)

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根深蒂固,挫傷了農民的勞動積極*。(2分)

知識點:俄國十月*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斯大林模式”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