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8.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25分)陳寅恪:為學術的一生柳 青當年,清華上下都叫他陳寅恪(què)先生...

練習題3.2W

問題詳情:

8.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25分)陳寅恪:為學術的一生柳 青當年,清華上下都叫他陳寅恪(què)先生...

8.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25分)

陳寅恪:為學術的一生

柳  青

當年,清華上下都叫他陳寅恪(què)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裏並沒有這樣的讀音。有人請教他:“為什麼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卻不予糾正呢?”陳先生笑着反問道:“有這個必要嗎?”他更希望人們瞭解他的學問及其價值,他的整個生命是和學術連在一起的。他在國難和個人的不幸中,為學問付出了一生。

1925年,清華大學成立“清*學研究院”。國學院的四大導師中,三位是當時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開創用*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國維,另有戊戌變法的核心人物梁啟超,以及哈佛大學歸來的語言學家趙元任。四人中陳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無大部頭的著作,二無博士學位。只因梁啟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沒有陳先生三百字有價值。”遠在德國遊學的陳寅恪便接到了國學院導師的聘書,時年36歲。

自復旦公學畢業後,陳寅恪從德國到瑞士,又去法國、美國,最後再回到德國,輾轉游學13年。離開故國時,他一心向西學,當他重回故土,帶回來的卻是東方學。遊歷西方的歲月裏,陳寅恪意識到“中學”必須介入世界學術大潮流,否則將無法和“西學”對話,甚至不能解釋自我,他明確主張*學術“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説,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

1937年抗戰爆發,陳寅恪在短短時間內同時承受了喪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兒回憶,父親放棄了右眼視網膜手術,放棄了復明的希望,因為他只想儘快離開淪陷區。

離開北平前,陳寅恪把他的藏書寄往將要去的長沙,後來他未及等到這些藏書,又隨清華大學南遷雲南。當書到長沙,就悉數毀於戰火。陳寅恪做學問是在書上隨讀隨記,眉批上寫滿思考、見解和引*,這是他學術研究的基礎。藏書被毀,他隨身攜帶的常用書籍,亦在繞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盜。他日後的學術研究,將主要依靠記憶了。

就在這樣幾乎沒有參考書籍的情況下,陳寅恪完成了兩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和《唐代*史述論稿》。

在四川李莊時,傅斯年為照顧陳寅恪,讓*廣銘住他樓下,説陳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馬上跑去。每次*廣銘跑上樓看,陳寅恪都是躺在牀上呻吟,説自己的身體快不行了,快堅持不住了,但是他説,“我不寫完這兩稿,我不死。”

1944年12月12日,陳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後一篇《元白詩箋*稿》完成了。就在這天早上,他起牀後痛苦地發現: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醫院做了眼科手術,手術沒有成功。半年後二戰結束,牛津大學請他赴倫敦治療眼疾,數月奔波,他的雙目還是沒能復明。

57歲的陳寅恪由人攙扶着重回清華園,他已失去學者治學讀書第一需要的雙眼。沒有人可以瞭解,失明對於陳寅恪是一種怎樣的毀滅,因為倔強的他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內心的痛楚。在學生們的記憶裏,過去陳寅恪上課講到深處,會長時間緊閉雙眼,但他盲後,永遠睜大着眼睛講課,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陳寅恪收到了學生蔣天樞寄來的長篇*詞《再生緣》,聽後大受震動。尚未病癒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寫《論再生緣》,由此開始探索明清歷史和文化。

當陳寅恪沉浸於新的學術領域時,*科學院擬請他出任歷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長。他拒絕了。在《對科學院的答覆》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張完全見於我所寫的王國維紀念碑的碑文中。這篇廣為流傳的碑文裏,陳寅恪表達了這樣的思想:讀書治學,只有掙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發揚。他堅持的就是實事求是,他將此視作永恆如日月之光。

1961年8月,闊別12年的摯友吳宓來訪。午夜時才到達陳宅的吳宓看到,陳寅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記裏描述:“寅恪兄雙目全不能見物,以杖緩步,面容如昔,發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陳寅恪把《論再生緣》油印本作為禮物送給吳宓,還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寫的一部宏偉著作的大綱,這就是後來的《柳如是別傳》。書稿完成於1964年,陳寅恪75歲。五年後, 1969年10月7日,陳寅恪走完了他79歲的生命歷程。彌留之際,他一言不發,只是眼角不斷流淚。

陳寅恪沒有留下遺囑。

(選自《文匯報》,有刪改)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文章開頭以陳寅恪不重視自己名字的讀音談起,用幽默風趣的筆調引出陳寅恪是一個不求虛名,唯重學問,將生命和學術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學者。

B.第二段沒有直接寫陳寅恪的卓越才華,而是通過樑啟超的高度評價從側面來表現。

C.到國外遊學13年的陳寅恪回到祖國,帶回的是東方學,他認為只有“中學”介入世界學術大潮流,才能和“西學”溝通交流,這體現了他以本民族學問為基礎的治學宗旨。

D.陳寅恪在其所寫的王國維紀念碑的碑文中,表達了讀書只有掙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才能使真理得以發揚的治學理念。

E.輾轉北平、長沙、雲南各地,陳寅恪的藏書悉數毀於戰火,而他做學問又習慣在書上隨讀隨記,後他隨身攜帶的常用書籍亦在途中大量被盜,這為其日後的學術研究帶來了很大不便,這是陳寅恪治學不甚嚴謹導致的結果。

(2)文中有幾處寫到陳寅恪的眉眼?請你找出來,結合文章分析這些描寫為我們勾勒出陳寅恪怎樣的內心世界?(6分)

(3)文*寫了陳寅恪的幾件事情?(6分)

(4)請聯繫當今現實生活,談談你對陳寅恪“讀書治學,只有掙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發揚”這一主張的理解。(8分)

【回答】

(1)AD(選A得3分,選D得2分,選B得1分)

(2)文中有三處寫到陳寅恪的眉眼:第一處是“過去陳寅恪上課講到深處,會長時間緊閉雙眼,但他盲後,永遠睜大着眼睛講課,目光如炬”;第二處是吳宓日記中描述自己拜訪陳寅恪時對他的印象:“寅恪兄雙目全不能見物,以杖緩步……眉目成八字形”;第三處是陳寅恪“彌留之際,他一言不發,只是眼角不斷流淚”。(每點1分,共3分)這三處肖像描寫,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學者豐富的內心世界:他享受沉浸在思考中的專注忘我;對於真理和學問有着不懼病痛的執著和光明如炬的洞悉;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兩樣東西就是視若生命的學問和生命,在永別之際,他用無言和眼淚向一切做了告別,病痛、難捨、痛苦、落寞、留戀等諸多情感都包含在默默的淚水中,感傷淒涼。(每點1分,共3分)

(3)作者主要寫了陳寅恪的七件事情:①被梁啟超力薦擔任國學院導師;②主張*學術要吸收外來學説;③在丟書沒有參考書籍的情況下帶病堅持完成兩部中古史名著;④病中口述撰寫《論再生緣》;⑤拒絕*科學院擬請他出任歷史研究所二所所長的邀請;⑥夜候友人吳宓並贈送《論再生緣》油印本;⑦75歲完成《柳如是別傳》

(4) ①陳寅恪是一個視學問如生命的學者,*科學院擬請他任所長,這是對他潛心做學問的能力和價值的認可,也是一種榮譽。很多學者窮其一生追求如此殊榮,但陳寅恪選擇了拒絕;②在榮譽面前,他選擇了堅守寧靜淡定的內心,將精力全部放在學術探究上,這種寵辱不驚的執著專一冷靜,為他早日掌握並擁有真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③陳寅恪這種甘坐冷板凳、不羨功名的心境,對當今社會學術界個別學者內心浮躁、急於求成的現象是一種教育,一種啟發,我們只有掙脱世俗對成功的功利定位,才會找到真理。

【解析】

(1)【試題分析】此題是對文章的綜合考查,一般錯誤的選項的命題都會有明顯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細閲讀文章找到這些問題。C項中“這體現了他以本民族學問為基礎的治學宗旨”不正確,文章只是説西遊回來的陳寅恪很重視東方學,明確主張*學術“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説,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沒有提及以民族學問為本的問題;E項“這是陳寅恪治學不甚嚴謹導致的結果”評價不準確,文章通過書籍燒燬丟失説明了他日後的學術研究的困難,“將主要依靠記憶了”,對其治學態度沒有批評之意。B項除了通過樑啟超的高度評價從側面來表現,還有通過清*學院三大導師的大名鼎鼎來襯托。

【考點定位】分析語言特*。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把握文章結構。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本題屬於綜合題。從考查的範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解答此類題的方法:①讀全文,概括主要內容;②抓標題,概括主要內容;③辨文體,概括主要內容;④找線索,概括主要內容;⑤理層次,概括主要內容。第一步:整體感知。明確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評價的基礎。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義或目的,整體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這是評價的根本。要認真閲讀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內部的相互關係,取得對作品的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評價中出現以偏概全、主觀片面等問題。第二步:篩選文中的關鍵信息。無論寫人記事還是發表看法,關鍵*的語言最能顯示文章的思想內涵或作者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評價。第三步:評價要具體、客觀,不可含糊籠統。分析和評價都必須緊密結合文學作品實際,避免離開作品去進行漫無邊際的分析。

(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納人物的肖像描寫,分析人物的內心活動。先篩選出有關於“眉眼”的肖像描寫,然後根據這些外貌描寫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第一處寫出了一個學者的專注;第二處寫出了病痛中的執著;第三處寥寥數筆,最見真情,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語淚流包含着多麼豐富的感情,感傷淒涼溢於言表。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分析語言特*。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解答本類型題目一定要善於追本溯源尋依據,抓因求果找理由,此類題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隱蔽的、分散的。根據要求非常謹慎地從原文中尋找辨識有效信息,並將有效信息進行剪輯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規範回答:分兩步走,第一步提取要點詞語,第二步分點整合*。

(3)【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歸納文中的主要事件。通讀全文,歸納文中所寫傳主的所有事件,合併小的事件,然後篩選出主要事件,主要有被梁啟超力薦擔任國學院導師,主張*學術要吸收外來學説,帶病堅持完成兩部中古史名著,病中口述撰寫《論再生緣》,拒絕*科學院擬請他出任歷史研究所二所所長的邀請,夜等友人吳宓並贈送《論再生緣》油印本,75歲完成《柳如是別傳》。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是一個常見的考查要點。對於實用類文本而言,其邏輯*、理論*均要比文學類文本高出一籌,所以雖然看起來篇幅不長,而實際上文本所包含的信息量並不少。在這種情況下,考生就需要特別注重對文本信息的篩選、歸納和整理。對於這種題型,信息範圍大多為整個文本,緊扣提示信息是最重要的原則。所謂“文中信息”除了“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之外,還包括文本中能夠滿足某個“專題”的特定內容。這些信息都摻雜在文本的其他文字信息之中,這就需要我們能夠迅速地淘汰無效信息,準確地把有效的信息提取出來,這就是“篩選”。篩選出來的信息往往是零亂的,甚至是零碎的,這就需要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使之完整化、條理化,這就是整合。篩選整合信息時,要充分尊重文本事實,必須完全排除我們自己主觀因素的干擾,不以個人平素所獲得的知識取代文本事實,更不以個人的是非為是非,篩選整合出來的信息相對於文本本身來説,必須是“原生態”的。尊重文本,應該是我們篩選整合信息時必須遵守的原則。“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是深入閲讀的基礎,不管是欣賞還是探究,都必須以這一點為前提。

(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作品進行個*化閲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談自己的解讀,要抓住重點詞語“讀書治學”、“世俗概念”和“真理”,依據文本,談自己的觀點,要言之有理,合情合理。

【考點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為探究F。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探究題,出題人從文本出發,就某個問題讓考生來談得到的啟示,這是傳記類文本常考的題目。這類題目解答時要注意讀懂題幹要求,明確探究方向,然後從文本中梳理出相關信息,再從分析這些信息入手,聯繫現實談自己得到的啟示即可。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