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一)文言文閲讀(20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材料,完成9~13題。(20分)燭之武退秦師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

練習題9.64K

問題詳情:

(一)文言文閲讀(20分)閲讀下面的文言文材料,完成9~13題。(20分)燭之武退秦師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

(一)文言文閲讀(20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材料,完成9~13題。(20分)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函陵,秦*汜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説,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行李之往來               行李:出使的人

B.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C.何厭之有                 厭:厭煩 

D.既東封鄭                 封:把……當作邊邑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3分)

A.臣之壯也                是寡人之過也

B.夜縋而出                朝濟而夕設版焉

C.君之其難也              吾其還也

D.以亂易整                敢以煩執事

11.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是正面表現燭之武機智善辯的一組是(3分)

①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②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⑤鄰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晉秦兩國國君親率大*圍攻鄭國,鄭國國土被佔,國都被圍,形勢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識英雄,推舉燭之武去説退秦師。

B.燭之武雖對自己一直未被鄭伯重用而牢騷滿腹,但在鄭伯的自責面前,能深明大義,義無反顧地奔赴敵營以解除國家危難。

C.燭之武勸説秦伯退兵時,充分考慮到鄭國利益,又處處為秦國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體,表現出傑出的外交才能。

D.這篇優秀的歷史散文,敍事能夠處處注意伏筆和照應,故事情節波瀾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13.請將文中劃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

【回答】

9C(厭:滿足)

10D(都是介詞,用;A項助詞,取消句子**/助詞,的;B項連詞,表修飾/連詞,卻;C項代詞,那/語氣詞,表商量、希望語氣,還是)

11D(①從側面、②④⑤從正面表明燭之武機智善辯;③重在表現鄭伯自責;⑥是燭之武的牢騷話。)

12C(無中生有。燭之武説服秦伯時,隻字未提鄭國利益,全部是從秦國的利益出發的。)

13(1)(您)為什麼滅掉鄭國來增加鄰國的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的勢力就削弱了。(句子大意2分,“焉用”“陪”各l分)

依靠別人的力量卻又損害他,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 (句子大意2分,“所與”“敝”各1分)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