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閲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稻米傳奇文慧誰是稻米的最早馴化者?對於這一問題曾一度眾説紛紜。瑞士的植物學家阿方...

練習題1.6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稻米傳奇文慧誰是稻米的最早馴化者?對於這一問題曾一度眾説紛紜。瑞士的植物學家阿方...

閲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稻米傳奇

文慧

誰是稻米的最早馴化者?對於這一問題曾一度眾説紛紜。瑞士的植物學家阿方斯·德康多爾,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於印度。雖然他也曾提過,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水稻作為“五穀”之一很有可能已經被種植,但因為在印度被發現的栽培品種更多,所以彼時流行將印度定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直到1917年,*南方各地發現的稻種數量已經與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產於*的發聲就開始日益響亮起來。20世起70年代,浙*餘姚縣河姆渡村發現的7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遺址備受矚目。一方面,它*了*稻米由印度傳入的説法,**才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另一方面,人們發現早期的*在黃土高原地區農耕文明發源較早的同時,其南方也開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農業文化。2011年,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與紐約大學合作開展了一項水稻DNA基因研究。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時間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點在長*中下游一帶。在這裏,野生稻米被馴化為粳稻,*的粳稻隨後由商人和農民傳到印度,與恆河流域的野生稻雜交之後變成秈稻,後又傳回*。由此,*水稻種植起源説算是鐵板釘釘,華夏祖先才是最早馴化野生稻的人。

*歷史上的三次大規模人口南遷,為稻米種植帶來勃勃生機。跟隨北方移民一起南下的,還有他們先進的種植技術,這些技術與南方的濕潤氣候與豐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蠻荒之地變成萬頃良田。經過隋、唐、五代到宋朝的不斷經營和開發,*南的稻米逐漸成為維繫國力的最重要因素。

可以説,*稻米的栽種史是一部經濟和文明的發展史。從人口歷史數據來看,北宋以前*人口數量從未超過6000萬,與之對應的,是從商周時期到漢唐時期*北粟南稻,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而伴隨*歷史上幾次人口南遷帶來的南方土地開發,稻的地位開始超越粟。特別是從11世紀起,源自越南的占城稻傳入*,與本地的晚稻配合成為雙季稻,大大增加了南方稻米的產量,南宋人口也迅速突破億的大關。隨着歷史進程中人口的遷徙和流動,以稻米為基礎的長*文明與黃河流域的粟作文明交相輝映,前者逐漸發展出了繁榮的稻米文明。到了清朝末年,南方經濟超越北方,國內人口也達到了4億多。在這些重大轉變的背後,稻米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

作為稻米的故鄉以及最大的稻米產區,*的稻作技術和稻米文化影響了世界。大約3000年前開始,稻米從*出發,向北傳遞到朝鮮,向南影響至越南,2000年前東傳到了日本。*稻米穿越崇山峻嶺、漂洋過海,隨後陸續傳播到西亞、歐洲等地,最終形成了日本學者渡部忠世所説的“稻米之路”。在過去的幾千年裏,稻米之路不僅為許多民族帶去了食糧,更影響了這些國家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習俗,在這個過程中,稻米將*和整個*連接到一起,最終塑造出獨特的“稻米文化圈”。

(有刪改)

18. 下列有關水稻種植起源認定過程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因為恆河流城最早出現秈稻,瑞士人阿方斯·德康多爾提出水稻栽培起源於印度。

B. 當在*南方發現的稻種數量與印度不相上下時,*水稻種植起源説呼聲漸響。

C. 浙*省餘姚縣河姆渡村人工栽培稻遺址*實了*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D. 通過水稻DNA基因研究,科學家確認*長*中下游一帶是水稻種植的起源地。

19. 下列對*水稻種植歷史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南遷移民帶來的先進種植技術與南方合適的氣候、土壤相結合,推動了水稻種植。

B. 伴隨着南方土地開發,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發生改變,稻的地位開始超越粟。

C. 越南占城稻與南方本地晚稻配合成雙季稻,使稻米產量與宋朝人口數量大幅增長。

D. 清朝末年,得益於水稻種植的推動,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稻米文明取代了粟米文明。

20. 請簡要梳理稻米的傳播之路。

【回答】

18. A    19. D   

20. 公元前8500年前,水稻栽培起源於*;隨後傳到印度,後來印度秈稻又傳回*;3000年前開始傳到朝鮮;3000年前開始傳到越南,11世紀起越南占城稻傳入*;2000年前傳到日本;隨後陸續傳到西亞、歐洲等地。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考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C級。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明確題乾的提問方式,然後瀏覽選項,到文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進行比對,設題的誤區如下:因果關係不當、於文無據、以偏概全、説法過於絕對化、變未然為已然等。

A項,“因為恆河流域最早出現秈稻”原因錯誤。原文是“但因為在印度被發現的栽培品種更多,所以彼時流行將印度定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故選A。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選擇題,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對法,就是把選項內容與原文有關內容認真、仔細地比較、對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錯誤項,反之則為正確項。

D項,“稻米文明取代了粟作文明”無中生有。原文只是説“到了清朝末年,南方經濟超越北方,國內人口也達到了4億多,在這些重大轉變的背後,稻米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並未提到“稻米文明取代了粟作文明”。

故選D。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回歸文章,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分條回答問題。

本題要求梳理稻米傳播之路。首先確定答題區域為“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時間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點在長*中下游一帶,在這裏,野生稻米被馴化為粳稻,*的粳稻隨後由商人和農民傳到印度,與恆河流域的野生稻雜交,之後變成秈稻後又傳回*”“特別是從11世紀起源自越南的占城稻傳入*,與本地的晚稻配合成為雙季稻,大大增加了南方稻米的產量”“大約3000年前開始,稻米從*出發,向北傳遞到朝鮮,向南影響至越南。2000年前東傳到了日本。*稻米穿越崇山峻嶺、漂洋過海,隨後陸續傳播到西亞,歐洲等地,最終形成了日本學者渡部忠世所説的‘稻米之路’”。然後按照時間順序梳理出稻米的傳播之路:公元前8500年前,水稻栽培起源於*,隨後傳到印度,後來印度秈稻又傳回*;3000年前開始傳到朝鮮;3000年前開始傳到越南;11世紀起越南占城稻傳入*;2000年前傳到日本;隨後陸續傳到西亞歐洲等地。

知識點:科普類文本閲讀 社科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