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名人語錄 > 

朱熹經典語錄

朱熹經典語錄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別號*。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也是儒學的轉折點。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號晦庵,別稱*。南宋哲學家、教育家。*西婺源(今屬*西上饒市)人,南宋時期的理學家和教育家。父親朱鬆是岳飛、秦檜同時人,曾得充福建政和縣尉小官,攜全家赴任,後調任尤溪縣尉。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於南劍州尤溪,降世不久,其父升任朝廷祕書省正字職,但因反對秦檜主和,被逐出朝廷。朱鬆回到福建建陽家中。朱熹隨父在建陽度過了他的童年。

慶元二年(1196年),為避權臣韓侂冑之禍,朱熹與門人黃幹、蔡沈、黃鐘來到新城福山(今黎川縣社蘋鄉竹山村)雙林寺側的武夷堂講學,並寫下《福山》一詩。在此期間,他往來於南城、南豐。在南城應利元吉、*約禮之邀作《建昌*進士題名記》一文,文中對建昌人才輩出發出由衷讚美。又應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為吳氏廳堂書寫“榮木軒”,為讀書亭書寫“書樓”,併為吳氏兄弟創辦的社倉撰寫了《社倉記》。還在該村寫下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的著名詩句。在東鄉路過潤溪(水名)時,留有《過潤溪》詩。

1181年朱熹解職回鄉,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廣召門徒,傳播理學。為了幫助人們學習儒家經典,他又於儒家經典中精心節選出“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並刻印發行。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書影響深遠,後來成為封建教育的教科書,使儒家思想成為全面控制*封建社會的思想。 慶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朱熹終於在建陽家裡憂憤而死,享年七十一歲,臨死還在修改《大學誠意章》。

朱熹的著作有《周易本義》、《啟蒙》、《蓍卦考誤》、《詩集傳》、《大學中庸章句》、《四書或問》、《論語集註》、《孟子集註》、《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楚辭集註辨正》、《韓文考異》、《參同契考異》、《中庸輯略》、《孝經刊誤》、《國小書》、《通鑑綱目》、《宋名臣言行錄》、《家禮》、《近思錄》、《河南程氏遺書》、《伊洛淵


經典語錄

鳥畏死,故鳴哀;人窮反本,故言善。

“鄰,猶親也。德不孤立,必以類應,故有德者,必有其類從之,如居之有鄰也。”

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內無妄思,外無妄動。

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仲尼指孔子,就是說上天要是不讓孔子出現的話,世間就像是黑夜一樣。意指孔子對人們的貢獻很大。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之

聖賢千言萬語,無非只說此事(謂求道力行)。須是策勵此心,勇猛奮發,拔出心肝與他去做。如兩邊擂起戰鼓,莫問前頭如何,只認卷將去。如此,方做得工夫。若半上落下,半沉半浮,濟得甚事!

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某看,他自豪放,仍豪放得不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說得這樣言語出來!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標籤:朱熹 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