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名人語錄 > 

張孝祥經典語錄

張孝祥經典語錄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漢族,四川簡州(今四川簡陽)人,後卜居歷陽烏*(今安徽和縣烏*鎮)。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為唐代詩人張籍之七世孫;父張祁,任直祕*、淮南轉運判官。張孝祥生於明州鄞縣(今浙*寧波),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張孝祥狀元及第,授承事郎,籤書鎮東*節度判官。由於上書為岳飛辯冤,為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並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祕書省正字。歷任祕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為建康留守。又為荊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靜*,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乾道五年(1169年),以顯謨*直學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於蕪湖病死,葬南京*浦老山,年僅三*歲。

張孝祥善詩文,尤工詞,風格巨集偉豪放,為“豪放派”代表作家。有《於湖居士文集》、《於湖詞》等傳世。張孝祥作為南宋初期著名文人,其文體靡所不該,而憂國慨敵的情懷無所不在。客觀而言,張孝祥的文不如詩,而詩則不如詞。其詞“豪壯典麗”,並不侷限於一種文風,而尤以忠憤悲慨的愛國詞為世所名。

總觀張孝祥的愛國詞作,字裡行間無一不表達了他對故國的哀思長懷,對北伐中原的謳歌頌揚和對萎靡國事的感憤悲慨:如《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寫“萬里中原烽火北”,表達了對在金人統治下的北*的懷念;《水調歌頭·和龐佑父》以“剪燭看吳鉤”,“擊楫誓中流”,表達北伐抗敵的熱情。他的代表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概括了自紹興和議、隆興元年符離兵敗後20餘年間的社會狀況,對於南宋王朝不修邊備、不用賢才、實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極大的憤慨。詞中寫道:“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據說當時他在建康留守席上賦此詞,張浚讀了之後深為感動,為之罷席而去(《說郛》引《朝野遺記》)。清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也說這首詞“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可見其影響之大。

除卻立意鮮明的愛國詞作外,張孝祥的詠懷詞也因其英姿奇氣的高雅格調而為人稱頌,此類寫景寄情、因事立意之作,如《念奴嬌·離思》《水調歌頭·泛湘*》,通過對*上“


經典語錄

去歲*南見雪時,月底梅花發。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東風約略吹羅幕。一簷細雨春*薄。試把杏花看。溼紅嬌暮寒。佳人雙玉枕。烘醉鴛鴦錦。折得最繁枝。暖香生翠幃。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

喚起九歌忠憤,拂拭三閭文字,還與日爭光。

漱*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

試問梅花何處好,與君藉草攜壺。

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賞不當功,則不如無賞;罰不當罪,則不如無罰。

問訊湖邊春*,重來又是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