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名人語錄 > 

南懷瑾經典語錄

南懷瑾經典語錄

南懷瑾,男,1918年3月18日出生於*浙*溫州,*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文化國學大師。 歷任**大學、*輔仁大學及*文化大學教授。 

1949年中華*共和國成立後,南懷瑾隨*遷至*,並受邀到*地區的多所大學、機關、社會團體講學,後曾旅居美國、*等地。2012年9月19日,媒體傳出南懷瑾病危的訊息。29日下午4時,南懷瑾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 

南懷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全身心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其出版代表作諸多,比如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等共計三十多冊,且被人們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經典語錄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西方文化的貢獻,促進了物質文明的發達,這在表面上來看,可以說是幸福;壞,是指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這物質文明發達和精神生活貧乏的尖銳對比下,人類正面臨著一個新的危機。

——“莫名其妙的生來,無可奈何地活著,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秋風落葉亂為堆, 掃去還來千百回。 一笑罷休閒處坐, 任他著地自成灰。

學佛,是悟得真心。 悟到,心就是佛。

閉關從某個方面來講是世界上最大的偷懶

釋迦牟尼佛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無明就是顛倒。 佛又說: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宇宙/人生萬有的現象都是相對的,我們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乃至心裡所想的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生滅法。

菩薩的慈悲即是菩薩的煩惱

平常就是不加任何的方法

學問最難是平淡,安於平淡的人,什麼事業都可以做。

天堂固然好,但卻有人偏要死也不厭地獄。極樂世界固然使人羨慕,心嚮往之,但卻有人願意永遠沐浴在無邊苦海中,以苦為樂。與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馳。不如兩兩相忘,不執著於真假、善惡、美醜,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遙自在了。

凡是對任何一樣東西,立場不同,觀點就兩 樣。自己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印象就各異。我們看*歷史,漢、唐、宋、元、明 、清開基立業的鼎盛時期,都是由三玄之學出來用世。而且在*歷史文化上,有一 個不易的法則,每當時代變亂到極點,無可救*時,出來“撥亂返正”的人物,都是 道家的人物。不過,他們有他們的一貫作風--“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幫助人家打好天下,成功了,然後自己飄然而去。如商湯時候的伊尹、傅說,周朝開 國時的姜太公,春秋戰國時期的范蠡,漢朝開國時的張良、陳平,三國時的諸葛亮, 都是道家人物。姜太公與范蠡,完全做到了“功成、名遂、身退”的“天之道”,張 良則差一點,最後欲退而不能,本事不算大,至於諸葛亮,他的立身處事,完全是儒 家

英雄與聖賢的分別:“英雄能夠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聖賢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將自己的煩惱交給別人去挑起來,聖人自己挑盡了天下人的煩惱。”這是我們*文化的傳統精神,希望每個人能完成聖賢的責任,才能成為偉大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