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名人語錄 > 

馬一浮經典語錄

馬一浮經典語錄
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後字一浮,號湛翁,別署蠲翁、蠲叟、蠲戲老人。浙*會稽(今浙*紹興)人,*現代思想家、詩人和書法家。
馬一浮是引進馬克思《資本論》的中華第一人,與梁漱溟、熊十力合稱為“現代三聖”(或“新儒家三聖”),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大學校歌》的詞作者,浙*大學原教授。於古代哲學、文學、佛學造詣精深,又精於書法,合章草、漢隸於一體,自成一家。曾應蔡元培邀赴*大學任教。建國後,任浙*文史研究館館長、*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是第二、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會特邀代表。所著後人輯為《馬一浮集》。

經典語錄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長空送鳥印,留幻與人靈。

讀書如人行遠,必假舟車。舟車之行,須由軌道,待人駕駛。駕駛之人,既須識途,亦要嫻熟。不致迷路,不致顛覆,方可到達。故讀書之法,須有訓練,存乎其人。書雖多,若不善讀,徒耗日力。不得要領,陵雜無序。不能入理,有何裨益?所以《學記》曰:“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古人以牛駕馬,有人設問曰: “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此以車喻身,以牛喻心。車不自行,曳之者牛。肢體運用,主之者心。故欲讀書,先須調心。心氣安定,自易領會。若以散心讀書,博而寡要,勞而少功,必不能入。以定心讀書,事半功倍。隨事察識,語語銷歸自*。然後讀得一書,自有一書之用。不是泛泛讀過。須知讀書,即是窮理博文之一事。然必資於主敬,必賴於篤行。不然,則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養生四訣 食要少:甘淡薄,遠厚味,隨分有節,不貪不過,此卻病之要。 睡要早:以時宴息,身心輕安,不昏不昧,不雜不擾,此養氣之要。 心要好:常存愛人,不起瞋恚,與物無忤,自保太和,此調心之要。 事要了:“了”有二義。一“了達”義,謂洞達人情,因物付物,無有滯礙。二“了當”義,謂敏於作務,事至立辦,無有廢頓,此治事之要。 世之善言養生者多矣,今卑之無甚高論。四事隨雖淺而易知,然行之有常,亦可得少受用。智者或不以其近而遣之。

不務速化,而期以久成;不矜多聞,而必求深造。唯日孜孜,如恐弗及。因時而惕,雖危無咎。如是,則氣質之偏未有不能化,學問之道未有不能成者

“儒佛等是閒名,心*人所同具。”

大不自多,海納*河

“六藝者,即是《詩》《書》《禮》《樂》《易》《春秋》也。”

人人皆習言學問,卻少有於此二字之義加以明晰之解說者。如見人讀書多、見聞廣,或有才辯、能文辭,便謂之有學問。古人所謂學問似乎不是如此,此可說是有知識、有才能,若言學問,卻別有事在。知識是從聞見得來的,不能無所遺;才能是從氣質生就的,不能無所偏。今所謂專家屬前一類,所謂天才屬後一類。學問卻要自心體驗而後得,不專恃聞見;要變化氣質而後成,不偏重才能。知識、才能是學問之資藉,不即是學問之成就。唯盡知可至於盛德,乃是得之於己;盡能可以為大業,亦必有賴於修。如此,故學問之事起焉。是知學問乃所以盡知盡能之事,而非多知多能之謂也。

須知讀書,即是窮理博文之一事。然必資於主敬,必賴於篤行。不然,則只是自欺欺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