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71年12月,由木戶孝允、巖倉具視、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等日本*要人...

練習題1.58W

問題詳情: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71年12月,由木戶孝允、巖倉具視、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等日本*要人...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71年12月,由木戶孝允、巖倉具視、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等日本*要人組成的日本*遣外使團自橫濱出發,途經華盛頓、倫敦、巴黎、哥本哈根、柏林、羅馬等地,對歐美的*、經濟、文化等制度進行了為期長達一年零九個月的考察。遣外使團於1873年9月歸國後,向日本*提交了一份遣外使團的正式報告書。在這份報考書中,對當時的歐美社會有如下的考察記述:(歐洲)上下皆以快美生活為主意,相互精於生理,並以勤勞之力達到其主意為榮,以無為依人而食為恥。……然歐美一般皆生活於利慾之中。如按前所述,其政俗精神屬我四民之類。而所謂自主之理,只在一味追營私利,並以此為勤勞之生業。此等固執,餘等不敢渝薄。而高等人物中,皆以立議會、設會社、論國政為成就。此等於東洋風習相反。

 ——《明治初期日本關於近代文明的三大爭論》

     材料二  “大凡國家之強弱,繫於*之貧富,*之貧富,繫於物產之多寡,而物產之多寡,在於是否勉勵*之工業。所以,歸根結底是依靠*官吏的誘導獎勵之力。”                           ——大久保利通

  (1)依據材料一,歸納歐洲“政俗精神”的主要特徵(3分)。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日本*對待“報告書”的積極應對措施。(4分)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都是在遭受民族危機的情況下開展的,但最終的結局不同。請簡要分析其結果不同的原因。(3分)

【回答】

 【參考*】

(1)特徵:追求高質量生活、立足勤勞致富和過於追求私利;上層人士的*參政意識濃厚。(3分)

措施:開展明治維新,建立和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即“殖產興業”;拓展海外貿易等。制定和頒佈1889年憲法,確立君主立*體。(4分)

   (2)阿里內容相似,改革初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加強*統治和不斷對外擴張,遭到舊勢力和*的激烈反抗,並與英國的殖民利益發生嚴重衝突,而日本明治維新既學習西方,又能結合本國國情加以深化,改革措施有力適當,得到比較高廣泛的支援;日本與列強的矛盾也逐漸化解。(3分)

知識點: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