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支*簧測力計探究**細繩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的定量關係。如圖*所示,A、B分別為處於原長的一根*...

練習題8.24K

問題詳情:

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支*簧測力計探究**細繩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的定量關係。

如圖*所示,A、B分別為處於原長的一根**細繩的左右兩端,R1和R2是固定在細繩上的兩個標識。現將A端固定,用*簧測力計將B端沿著細繩所在直線向右拉,R1、R2和B三點位置及*簧測力計的讀數如圖乙、*、丁所示。已知細繩始終處於**限度內。

(1)據*圖可知**細繩原長為________cm;乙圖中測力計讀數為________N。

(2)分析實驗資料可知,在**限度內,**細繩是 均勻 (填“均勻”或“不均勻”)伸長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________(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3)當標識R2剛好位於刻度尺上7.00cm位置時,R1位於刻度尺上________cm位置。現手持細繩兩端,A端向左B端向右使它們沿繩所在直線同時勻速運動,若發現標識R2不動,則A、B兩端的速度之比為________。

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支*簧測力計探究**細繩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的定量關係。如圖*所示,A、B分別為處於原長的一根*...

【回答】

(1)3.00;1.6;(2)均勻;成正比;(3)3.50;2:1。

【解析】(1)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由*圖可知,**細繩原長為3.00cm;

由圖可知,*簧測力計的分度值0.2N,由乙圖可知,測力計的讀數為1.6N;

(2)圖乙中,**細繩長度為6.00cm,伸長了3.00cm,測力計的示數為1.6N,

圖*中,**細繩長度為9.00cm,伸長了6.00cm,測力計的示數為3.2N,

圖丁中,**細繩長度為12.00cm,伸長了9.00cm,測力計的示數為4.8N,

由以上實驗資料可知,在**限度內,**細繩是均勻伸長的,且伸長量與所受拉力成正比;

(3)由圖*可知,R2位於2.00cm時,R1位於1.00cm;

由圖乙可知,R2位於4.00cm時,R1位於2.00cm;

由圖*可知,R2位於6.00cm時,R1位於3.00cm;

由圖丁可知,R2位於8.00cm時,R1位於4.00cm;

綜上可知,R1的長度是R2長度的一半,則當標識R2剛好位於刻度尺上7.00cm位置時,R1位於刻度尺上3.50cm位置

由圖*可知,R2左側**細繩長度為2.00cm,右側**細繩的長度為1.00cm;

由圖乙可知,R2左側**細繩長度為4.00cm,右側**細繩的長度為2.00cm;

由圖*可知,R2左側**細繩長度為6.00cm,右側**細繩的長度為3.00cm;

由圖丁可知,R2左側**細繩長度為8.00cm,右側**細繩的長度為4.00cm;

綜上可知,R2左側**細繩長度是右側**細繩長度的2倍,

則A端向左B端向右使它們沿繩所在直線同時勻速運動,若發現標識R2不動,由v=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支*簧測力計探究**細繩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的定量關係。如圖*所示,A、B分別為處於原長的一根*... 第2張可知,A、B兩端的速度之比為2:1。

知識點:摩擦力

題型:實驗,探究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