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父嶽,後唐太常卿。溫叟七歲能屬文,善楷隸。嶽時退居...

練習題1.3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父嶽,後唐太常卿。溫叟七歲能屬文,善楷隸。嶽時退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父嶽,後唐太常卿。溫叟七歲能屬文,善楷隸。嶽時退居洛中,語家人曰:“吾兒風骨秀異,所未知者壽耳。今世難未息,得與老夫皆為溫、洛之叟足矣。”故名之溫叟。漢祖南下,溫叟自洛從至鄭州,稱疾不行。及入汴,溫叟久之方至,授駕部郎中。顯德初遷禮部侍郎知貢舉得進士十六人有譖於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遷太子詹事溫叟實無私,後數年,其被黜者相繼登第。溫叟與張昭同修漢隱帝及周祖實錄。恭帝即位,遷工部侍郎兼判國子祭酒事。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內艱,退居西洛,旋複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銓。一日晚歸由闕前,太祖方與中黃門數人偶登明德門西闕,前騶者潛知之,以白溫叟。溫叟令傳呼如常過闕。翌日請對,具言:“人主非時登樓,則近製成鹹恩宥,輦下諸*亦希賞給。臣所以呵導而過者,欲示眾以陛下非時不登樓也。”太祖善之。憲府舊例,月賞公用茶,中丞受錢一萬,公用不足則以贓罰物充。溫叟惡其名不取。任臺丞十二年,屢求代。太祖難其人,不允。開寶四年被痰,太祖知其貧,就賜器*,數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晉邸,聞其清介,遣吏遺錢五百千,溫叟受之,貯廳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執扇,所遣吏即送錢者,視西舍封識宛然,還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錢尚不用,況他人乎?昔日納之,是不欲拒我也;今週歲不啟封,其苦節愈見。”命吏輦歸邸。是秋,太宗侍宴後苑,因論當世名節,士,具道溫叟前事,太祖再三賞嘆。

(節選自《宋史劉溫叟傳》)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顯德初/遷禮部侍郎/知貢舉/得進士十六人/有譖於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遷太子詹事

B.顯德初/遷禮部/侍郎知貢舉/得進士十六人/有譖於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遷太子詹事

C.顯德初/遷禮部/侍郎知貢舉/得進士十六人/有譖於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遷太子詹事

D.顯德初/遷禮部侍郎/知貢舉/得進士十六人/有譖於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遷太子詹事

10.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後唐是五代*之一,李存勖所建,都洛陽。五代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文中“漢祖(南下)”指“後漢高祖(南下時)”。

B.稱疾,是古文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託詞,當事人本身或許沒有生病,卻以生病為由,以迴避某事某人,文中“稱疾不行”暗示傳主的微妙心態。

C.祭酒,古代學官名。晉武帝咸寧四年設,以後歷代多沿用,為國子學或國子監的主管官。劉溫叟當時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兼任國子監主管。

D.丁內艱,是指遭遇父親去世。丁憂就是遭遇父母親去世。古代朝廷官員,無論任什麼官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回到祖籍守喪一段時間。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溫叟很有文才。他七歲就能寫文章,後來還與張昭共同修撰後漢隱帝及周太祖實錄。

B.劉溫叟公正無私。他曾主持貢舉,錄用的進士中12人被斥除,但後來他們還是考中了進士。

C.劉溫叟愛惜名譽。御史府舊例,賞賜若公用不足則以罰款補充,溫叟拒絕取用這樣的賞賜。

D.劉溫叟清廉有加。宋太宗當晉王時派人給他送去錢和物,他都不肯接受,使者不得已將其載回。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臣所以呵導而過者,欲示眾以陛下非時不登樓也。

(2)昔日納之,是不欲拒我也;今週歲不啟封,其苦節愈見。

【回答】

9.A

10.D

11.D

12.(1)我呵道而過的原因,是想向人暗示您不是時候不會登樓啊。

(2)從前接受下來,這是不想拒絕我;現在過了一年還不啟封,他堅守節*(的行為或品質)更加明顯。

【解析】

9.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後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顯德初遷禮部侍郎知貢舉得進士十六人有譖於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遷太子詹事”, 年號後面停頓,主要結合官職的變化來斷句。聯絡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是“顯德初年(954),升任禮部侍郎、知貢舉,錄取進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誣陷他們,皇帝發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溫叟貶任為太子詹事”。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型別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

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於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本題D項丁內艱,是遭遇母親去世。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舊時遭母喪稱‘內艱’。丁 ,天干的第四位,用於作順序第四的代稱: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從事某種勞動的。丁憂——原指遇到父母喪事。後多專指官員居喪。古代,父母死後,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並須離職,稱“丁憂”。 丁內艱----喪制名。凡子遭母喪或承重孫遭祖母喪,稱丁內艱。丁外艱 ----喪制名。凡子遭父喪或承重孫遭祖父喪,稱丁外艱。平時需要注意積累。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D項結合文字內容“太宗在晉邸,聞其清介,遣吏遺錢五百千,溫叟受之,貯廳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執扇,所遣吏即送錢者,視西舍封識宛然,還以白太宗”可知,“宋太宗當晉王時派人給他送去錢和物,他都不肯接受,使者不得以將其載回”錯。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D項結合文字內容“太宗在晉邸,聞其清介,遣吏遺錢五百千,溫叟受之,貯廳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執扇,所遣吏即送錢者,視西舍封識宛然,還以白太宗”可知,“宋太宗當晉王時派人給他送去錢和物,他都不肯接受,使者不得以將其載回”錯。

12.

試題分析:主要重點詞語的翻譯:(1)“所以”譯為……的原因,“呵導”譯為呵道而過,“示眾”譯為向人暗示,“非時”譯為不是時候。(2)“納”譯為接受,“週歲”譯為滿一年,“苦節”譯為堅守節*。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所以”“納”“苦節”等詞語的落實,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後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建議翻譯時打草稿。

【參考譯文】

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其父劉嶽,任後唐太常卿。溫叟七歲就能寫文章,擅長楷書、隸書書法。劉嶽退居洛中時,對家人說:“我的兒子風骨秀異,不能預知的只是壽命長短罷了,當今世道混亂,我兒能夠與我都成為溫、洛之間的老叟則足矣。”所以給他取名為溫叟。後漢高祖南下時,溫叟從洛陽跟從到鄭州後,稱病不行。進入汴京後,溫叟很遲才到來,授任他為駕部郎中。顯德初年(954),升任禮部侍郎、知貢舉,錄取進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誣陷他們,皇帝發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溫叟貶任為太子詹事。溫叟實際上並無私心,後來幾年,被斥除的人相繼考中。溫叟與張昭共同修撰後漢隱帝及周太祖實錄,恭帝即位,升任他為工部侍郎兼判國子祭酒事。建隆元年(960),任御史中丞。遭母喪,退居西洛,不久恢復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銓。一天晚上回家從宮前走過,太祖正與中黃門數人偶然登明德門西樓,溫叟的前導人員偷偷地知道了,告訴他。溫叟下令像平常過皇宮那樣傳呼。第二天朝見時,溫叟說:“人主登樓非時,則近臣都希望得到寬恕,護衛諸*也希望得到賞賜。我之所以呵道而過,是想向人暗示您不是時候不會登樓啊。”太祖認為他做的對。御史府舊例,每月賞給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錢一萬,公用不足就以罰款補充。溫叟厭惡罰款之名而不取用。任臺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太祖難找合適人選,不允許。開寶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貧窮,到他家裡賞賜器*,幾個月後去世,終年六十三歲。太宗在任晉王時,聽說他清介,派人送給他錢五百千,溫叟接受下來,存放在廳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署後離去。第二年重午節,又派人送去角黍、執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錢的人,看見西舍封記還在,回來後告訴太宗。太宗說:“我的錢他尚且不用,何況是他人的錢?從前接受下來,這是不想拒絕我;現在過了一年還不啟封,他堅守節*(的行為或品質)更加明顯。”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載回。這年秋天,太宗在後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談論當世有名的清節之士時,詳細講述了劉溫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嘆賞。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