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根據*氣象局預測減災司提供的最新資料,今年1月10日至28日,已有湖北等9個省...

練習題2.77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根據*氣象局預測減災司提供的最新資料,今年1月10日至28日,已有湖北等9個省...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根據*氣象局預測減災司提供的最新資料,今年1月10日至28日,已有湖北等9個省份降水量超過20年一遇,其中四川超過50年一遇,陝西超過70年一遇,而甘肅、青海則超過了百年一遇。


從降雪持續時間來看,1月10日至28日,已有*西、湖南等11個省份降雪日數超過20年一遇,其中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山西等5省超過了百年一遇,安徽省降雪則是有氣象觀測資料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


據*氣象臺首席預報楊貴名介紹,與多年相比,今年這場暴風雪最大的特點就是雨雪天氣過程時間間隔短。他說:“三九天雨雪天氣頻發並不少見,但是今年15天之內發生了三次過程,幾乎是一星期一次,而且每次都是持續時間較長的大範圍的和雪,這在歷史上是比較罕見的”。


“造成近期大範圍強雨雪天氣的直接原因是大氣環流異常。”*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說。他分析,從中短期大氣環流演變上來看,今年入冬以來冷空氣比較頻繁,暖溼氣流活躍。尤其是1月份以來,中高緯度的環流以經向型為主要特徵,冷空氣活動頻繁。此外,副熱帶系統偏強,較常年同期的位置偏西偏北,有利於把南方的暖溼氣流向北輸送。一方面是北方冷空氣很活躍,另一方面南方的暖溼氣流又源源不斷向北輸送,冷暖氣流交匯的位置主要位於我國東部地區,為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創造了有利的環流條件。


而今年大氣環流異常與正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發生的“拉尼娜事件”有關。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李維京介紹,從氣候變化上來看,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上海溫偏低,是“拉尼娜”現象的表現形式之一。統計分析表明,強拉尼娜事件發生的當年冬季和次年春季,中緯度大氣環流的經向度可能加強,即冷空氣活動頻繁,易造成我國北方和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偏低,長*以北地區降水偏多。


為什麼今年大雪遲遲不肯“退去”?專家們將其原因歸結為大氣環流的穩定。孫*說:“正是由於這段時間大氣環流穩定少變,西南暖溼氣流和冷空氣一直持續在北緯30度附近,尤其集中在長*中下游地區,才讓雨雪天氣近期不會出現明顯轉折。”


楊貴名介紹,影響我國的冷空氣主要有幾種:一是冷空氣團是從極地方向過來,如蒙古國、貝加爾湖方向,冷空氣較強,主要以大風、降溫過程為主。二是冷空氣團從西伯利亞方向過來,也會帶來大風降溫的天氣,但強度不如前者。還有一種,是從西路過來的冷空氣,比如從*島起程,經歐洲地中海,自西向東而來,這類冷空氣容易帶來大範圍的降雪過程。  


他說:“我國今年連續出現降雪過程,就是由於從西路來的西南暖溼氣流,與東路貝加爾湖以東的冷空氣在黃淮、*淮、*南北部一帶相遇,再加上黃淮一帶暖溼氣流比較活躍,容易出現大的暴雪天氣。”


要是換在我國北方,這次大範圍降雪無論從降雪量還是持續時間來說,都並不稀奇,但是在南方一些地區卻造成了數十年不遇甚至百年一遇的災害。專家認為,主要原因是南方廣大地區防寒機制相對薄弱。


李維京建議,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除了加強建立南方地區的防寒機制,積極做好災害防禦措施外,還要提高公眾對暴風雪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防範意識,及早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他認為,應對極端天氣,氣象部門責無旁貸,要做好對低溫、雨雪、*凍天氣的監測分析、預報預*和災害影響評估工作。然而,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下,*雪災害成災因素複雜,對雨雪預測預報難度也在不斷增加。


                                             (節選自“新華網”)


5.對於今年入冬以來,我國南方地區發生長時間大規模降雪的原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由於受“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今年大氣環流異常,從極地等方向過來的冷空氣活


       動比較頻繁,易使我國北方和東部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長*以北地區降水偏多。


    B.今年副熱帶系統偏強,並且位置又偏西偏北,這樣就易於暖溼氣流北上,使從*島


       自西向東而來的西南暖溼氣流得以源源不斷地向北部地區輸送。


    C.冷暖空氣在我國黃淮、*淮、*南北部地帶交匯,再加上黃淮一帶暖溫氣流比較活


       躍,這就為我國南方出現大範圍寸雪天氣創造了有利條件。


    D.我國入冬以來大氣環流穩定少變,西南地區的暖溼氣候和冷空氣一直持續在北緯30


       度附近,尤其集中在長*中下游地區,讓這種雨雪天氣持續時間較長。


6.對原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今年入冬以來,我國部分地區普降大雪,無論是從降水量還是從降雪持續時間來看都是比較罕見的,有的地區甚至是百年一遇。


    B.在短短15天之內就有三次降雪過程,而且每次降雪都持續時間較長,降雪範圍較大,這種現象在我國南方是鮮有發生的。


    C.我國這場大雪災與正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發生的“拉尼娜事件”有關。“拉尼娜”現象的表現形式就是赤道中東太平洋上海溫偏低。


    D.這種雪量大、範圍廣的降雪在我國北方並不少見,但在南方一些地區卻造成罕見的災害,主要原因是南方廣大地區防寒機制相對薄弱。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合理的一項是      (    )


    A.發生“拉尼娜事件”的當年冬季和次年春季,我國北方和東部大部分地區氣溫就會偏低,必然出現大範圍降雪,發生災害。


    B.我國南方地區發生的雪災,是由從西路過來的冷空氣造成的,因為這類冷空氣容易帶來大範圍降雪過程。


    C.如果能建立有效的防寒機制,做好災害防禦措施,提高防範意識,及早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就可以減少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D.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雪災害成因越來越複雜,今後氣象部門難以做好對低溫、雨雪、*凍天氣的監測分析、預報預*工作。

【回答】

5. B(從*島起程,經歐洲地中海,自西向東而來的冷空氣,而非從西路來的西南暖溼氣流)


6. C(赤道中東太平洋上海溫偏低,只是“拉尼娜”現象有的表現形式之一)。


7. C(A把原文的可能*當作必然*。B項的推論過於絕對,我國南方地區發生的雪災,不一定是由從西路過來的冷空氣造成的,因為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有很多種。D原文只是說對雨雪預測預報難度在不斷增加。)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