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長達一個多世紀中,社會總體穩定。清*取消了人頭稅,根據耕地面積確定稅額,減輕了下層百姓...

練習題1.62W

問題詳情: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長達一個多世紀中,社會總體穩定。清*取消了人頭稅,根據耕地面積確定稅額,減輕了下層百姓...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長達一個多世紀中,社會總體穩定。清*取消了人頭稅,根據耕地面積確定稅額,減輕了下層百姓負擔。農業上普遍採用了輪作、複種、多熟等農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產作物不斷推廣,人們將林木覆蓋的山地和草原廣為開墾。人口從清初的1.8億增加到鴉片戰爭前夕的4億之眾,引起了一系列變化:一些地區“遊手好閒者更數十倍於前”“田地貴少,寸土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現象凸顯;農業人均收益遞減,各地民變此起彼伏。

——摘編自《明清經濟史》

材料二 

為解決人口壓力,康有為認為,“西北諸省土曠人稀,東三省、蒙古、新疆疏曠益甚,人跡既少……早謀移徙”。嚴復則認為興辦現代實業較墾荒闢田有效得多。到*時期,有人認為,“人口增加是無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來越困難的。即使我們能開墾荒地、改良農業、增加生產,總是趕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於工業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資,短期內難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認為,解決人口問題的“治本方法”是“遲婚與節育”。

——據《*人口發展史》整理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說明清朝中期人口膨脹的原因及其影響。

(2)根據材料二,概括近代學者緩解人口壓力的主張,並簡要評價。

【回答】

(1)原因: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稅收制度的變革;高產作物的推廣;耕地面積增加;農業精耕細作。

影響:人地關係緊張;土地過度開發,環境破壞;貧困化,社會矛盾加劇。

(2)主張: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區移民;發展實業吸收勞動力;增加耕地,改良農業生產;節制生育。

評價:可以總體評價,也可以就主張分別評價。總體評價:多角度提出緩解人口壓力的方法,為後世提供了借鑑;有一定的歷史侷限*。分別評價:康有為的主張是緩解人口壓力的傳統方法,但向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大量移民不可行;嚴復的主張符合時代發展方向,但當時條件尚不具備;節制生育有可取之處,但未認識到人口因素的積極面。

【解析】

試題分析:

(1)本題考查了清代人口增長的相關內容。由“社會總體穩定,清*取消了人頭稅,根據耕地面積確定稅額,減輕了下層百姓負擔。農業上普遍採用了輪作.複種.多熟等農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產作物不斷推廣”可知清代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有社會穩定;*取消人頭稅,進行賦稅改革;農業生產技術進步;高產農作物的推廣;土地的開墾等。人口的增長一方面有利於增加勞動力,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開發,但另一方面也造成資源緊張.環境破壞和社會不穩定等問題。

(“原因”可結合材料中“社會總體穩定”.“取消了人頭稅”.“普遍採用了輪作.複種.多熟等農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產作物不斷推廣”等資訊,從社會穩定.國家稅收政策.耕作技術.耕地面積.農作物等方面分析。“影響”可聯絡材料中“遊手好閒者更數十倍與前”.“田地貴少,寸土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現象凸顯,農業人均收入遞減,各地民變此起彼伏”等資訊,從人地關係.環境.社會矛盾等方面分析即可。——百度)

(2)本題考查了學生對緩解人口壓力措施的認識和理解。由“康有為認為,‘西北諸省土曠人稀,東三省.蒙古.新疆疏曠益甚,人跡既少……早謀移遷徙’。嚴復則認為興辦現代實業較墾荒闢田有效得多”可知康有為主張向人口較少地區遷移,嚴復則主張興辦實業;由“解決人口問題的治本方法是遲婚與節育”可知還有人主張晚婚晚育。對這些緩解人口壓力的主張都要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探討和評價。

考點:古代*的經濟·清代人口增長·表現

知識點:古代*的經濟 小農經濟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