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後小題。張問達,字德允,涇陽人。萬曆十一年進士。歷知高平、濰二縣,有惠政。徵授刑科給事中...

練習題1.9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後小題。張問達,字德允,涇陽人。萬曆十一年進士。歷知高平、濰二縣,有惠政。徵授刑科給事中...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後小題。

張問達,字德允,涇陽人。萬曆十一年進士。歷知高平、濰二縣,有惠政。徵授刑科給事中。寧夏用兵,請盡蠲全陝逋賦,從之。父喪除,起故官,歷工科左給事中。帝方營建兩宮,中官利乾沒,復興他役,問達力請停止,不納。俄陳礦稅之害,言:“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典試山東,疏陳道中饑饉流離狀,請亟罷天下礦稅,皆不報。已,巡視廠庫。故事,令商人辦內府器物,僉名以進,謂之僉商。而諸高貲者率賄近幸求免,帝輒許之。問達兩疏爭執,又極論守訓罪,並寢不行。進禮科都給事中。

三十年十月,星變,復請盡罷礦稅。時比年日食皆在四月,問達以純陽之月其變尤大,先後疏請修省,語極危切,帝終不納。尋遷太常少卿,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所部水災,數請蠲貸。帝方營三殿,採木楚中,計費四百二十萬有奇,問達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

天啟元年冬,代周嘉謨為吏部尚書。連掌內外大計,悉持公論。當是時,萬曆中建言詿誤獲譴諸臣棄林下久,死者已過半。問達等定議:以廷杖、繫獄、遣戍者為一等,贈官蔭子;貶竄、削籍者為一等,但贈官。獲恤者七十五人。

問達歷更大任,持議平允,不激不隨。先以秩滿,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詔加少保,乘傳歸。五年,魏忠賢擅國。御史周維持劾問達力引王之寀植黨亂政,遂削奪,命捐貲十萬助*興。頃之,問達卒。以巡撫張維樞言,免其半,問達家遂破。崇禎初,贈太保,予一子官。

(節選自《明史·張問達傳》)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

B.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

C.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

D.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

16.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文中“知高平、濰二縣”就是先後任高平縣、濰縣的縣令。

B.中官:文中指“宦官”,是*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員役使的官員,又稱“閹人”。

C.典試:科舉考試最高等第,皇帝出題,官員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張問達主持山東的科舉考試。

D.星變:星象的異常變化,古時謂將有凶災。例如文中“比年日食皆在四月”的天象變化,也是“星變”。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問達心繫蒼生,關心百姓疾苦。寧夏打仗,他請求免去陝西全省拖欠的賦稅;後來到山東,又請求廢除礦稅,皇帝全都答應。

B.張問達正直敢言,不怕觸犯權貴。宦官們從營造宮殿的款項中獲益,他力請停工;他發現宦官與商人勾結,又上疏爭執請求查辦。

C.張問達忠誠機智,善抓機會進諫。他看到星象發生變化,認為這種情況常常預示異常的災害,就藉機請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並沒有接受。

D.張問達執政公允,勇於承擔重任。對於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經死去的大臣,他按照處罰程度輕重不同,分別加以撫慰、保護。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而諸高貲者率賄近幸求免,帝輒許之。

(2)先以秩滿,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

【回答】

15.A

16.C

17.A

18.(1)可是各有錢的富商大多賄賂皇帝身旁的人請求將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總是予以同意。

(2)起先因任期屆滿,加封太子太保,到這時乞求退休,上了十三道奏疏。

【解析】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後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這段話斷句的標誌有:人名詞,比如“孫朝”“程守訓”“陳保”等,連詞“而”,藉助這些內容,理解句意即可斷開。聯絡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是“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於檢舉*劾地方長官的過失,甚而至於督撫、按察使等重臣。而孫朝與程守訓、陳保一*相勾結,竟達到將朝廷差遣官吏鞭打至死,毀壞房屋,挖掘墳墓的地步。皇帝如果不詳細追查,將怎樣安撫全國各地的不滿情緒啊”。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型別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裡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如本題藉助人名詞,比如“孫朝”“程守訓”“陳保”等,連詞“而”,藉助這些內容,理解句意即可斷開。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於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本題C像弄混了“殿試”與“典試”, 典試,主持考試。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殿試,為宋(金)、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之一。又稱:“御試”“ 廷試”“ 廷對”,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試合格區別等第。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創制,但尚未成定製,宋代始為常制。明清殿試後分為三*:一*三名賜進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賜進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賜同進士出身。從唐朝武則天時期起創立的。平時需要注意積累。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A項根據原文“請盡蠲全陝逋賦,從之”“請亟罷天下礦稅,皆不報”,前者皇帝同意免除,但後者並沒有上報給皇帝。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A項根據原文“請盡蠲全陝逋賦,從之”“請亟罷天下礦稅,皆不報”,前者皇帝同意免除,但後者並沒有上報給皇帝。

18.

試題分析:主要重點詞語的翻譯:(1)“貲”(錢財、財貨)、“率”(大都、大多)、“近幸”(皇帝身旁的人)“輒”(總是,表強調)。(2)“秩滿”(官吏任期屆滿)、“至是”(到這時)、“乞休”(乞求退休)、“疏十三上”(上了十三道奏疏)。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貲”“率”“至是”等詞語的落實,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後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建議翻譯時打草稿。

【參考譯文】

張問達,字德允,陝西涇陽人。萬曆十一年(1583)進士,歷任高平縣、濰縣知縣,有德政。徵召授官刑科給事中。寧夏打仗時,請求全部免去整個陝西省拖欠的賦稅,皇帝答應了。服完父親的喪禮後復官,擔任工科左給事中。皇帝正在營造宮殿,朝內太監侵吞公款從中獲益,又興建其他專案。張問達極力請求停工,皇帝不採納。不久陳述收取礦稅的弊病,說:“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於檢舉*劾地方長官的過失,甚而至於督撫、按察使等重臣。而孫朝與程守訓、陳保一*相勾結,竟達到將朝廷差遣官吏鞭打至死,毀壞房屋,挖掘墳墓的地步。皇帝如果不詳細追查,將怎樣安撫全國各地的不滿情緒啊!”主持山東的科舉考試,上疏陳述沿途飢餓的老百姓流離失所的情形,請求趕快廢除全國的礦稅,都沒有上報給皇帝。不久,巡視廠庫。過去的慣例,讓商人承辦內府的器物,都要簽名然後送進去,叫作僉商。可是各有錢的富商大多賄賂皇帝身旁的人請求將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總是予以同意。張問達兩次上疏爭執,又極力論*程守訓的罪行,全都如石沉大海,沒有訊息。提升禮科都給事中。

萬曆三十年(1602)十月,星象發生變化,張問達又請求全部廢除礦稅。當時連年日食都集中在四月,張問達認為純陽之月出現這一情況預示災變尤其大,先後請求皇帝修身反省,語詞極為不安而中肯,皇帝最終沒有接受。不久調任太常寺少卿,以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巡撫湖廣。湖廣境內發水災,多次請求免除借債。皇帝正在營造三座宮殿,在湖廣採集木材,共耗資四百二十多萬兩銀子。張問達多方*勞,使百姓免於多重困苦。一段時間後,徵召授官刑部右侍郎,除在本部辦公外,還兼理都察院的事情。

天啟元年(1621)冬天,代替周嘉謨成為吏部尚書。掌管朝內朝外的大事,處理公眾的議論都很融洽。這時,萬曆年間上書提意見而受牽連遭到譴責的各大臣蒙冤已經很久了,大多都已死去。張問達等人規定:受廷杖刑、關進監獄、流放充邊的人定為一等,追贈官職,封蔭他們的後代;貶職流放、削官職為平民的人定為一等,只追贈他們的官職。(因此)受到保護的有七十五人。

張問達屢擔重任,持論公正,不偏激,也不隨波逐流。起先因任期屆滿,加封太子太保,到此乞求退休,上十三道疏。皇帝下詔加封少保,乘著驛車回了家。

天啟五年(1625),魏忠賢當政。御史周維持*劾張問達極力引薦王之寀樹立派系,搞亂朝政,於是剝奪張問達的官職。皇帝命令張問達捐錢十萬兩銀子資助*事建設。不久,張問達去世。因巡撫張維樞的請求,減免捐款的一半。張問達家由此破產。崇禎初年,贈太保,蔭封他的一個兒子做官。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