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分立、民族融合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顯著特徵。東漢末年以來,北方戰亂頻繁,*分立。為了躲避戰亂,北方人...

練習題1.47W

問題詳情:

 *分立、民族融合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顯著特徵。東漢末年以來,北方戰亂頻繁,*分立。為了躲避戰亂,北方人...

 *分立、民族融合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顯著特徵。東漢末年以來,北方戰亂頻繁,*分立。為了躲避戰亂,北方*(包括少數民族)紛紛向南遷移,出現了民族融合的趨勢,*南地區也發生變化。

請回答:

(1)東漢末年以來,群雄割據,紛爭不斷,請列舉一例這一時期以少勝多的戰役並說明其影響。

(2)三國鼎立,*分立。三國指哪些國家?後來,又是哪個*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3)哪一改革推動了北方經濟的發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程序?請寫出這一改革中的任意兩條具體措施。

(5)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地區得以開發,根據所學知識說說*南開發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

【回答】

(1)官渡之戰;為曹*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2)魏、蜀、吳;西晉.

(3)北魏孝文帝改革.頒佈均田令:實行官吏俸祿制,嚴懲*;遷都洛陽;革除鮮卑舊俗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學漢語、穿漢服、與漢族聯姻、用漢姓等)。

(4)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解析】

(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00年,袁紹率10萬大*,進攻曹*,主力直逼曹*所在的官渡。曹*只有三四萬人,雙方交戰互有勝負。後來,曹*採納謀士的計策,襲擊袁*屯糧處,火燒全部糧草。袁**心動搖,曹*趁機進攻,以少勝多大敗袁*,袁紹帶領數百騎兵狼狽逃回河北。官渡之戰以後,曹*消滅袁紹的殘餘力量,又陸續消滅一些*閥,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因此,東漢末年,官渡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影響是:為曹*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2)第一問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20年曹*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後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第二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由此可知,“三國”是指魏、蜀、吳;第二問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66年,司馬炎奪取了皇位,建立了晉朝,歷史上稱為西晉,280年西晉滅掉了吳國,結束了三國*的局面,統一了全國。

(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便於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北魏孝文帝將都城從平城遷往洛陽。還進行了改革,其主要措施包括,遷都洛陽;頒佈均田令:實行官吏俸祿制,嚴懲*;革除鮮卑舊俗接受漢族先進文化,規定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止鮮卑語;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這些措施推動了北方經濟的發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程序。因此,題幹中所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其措施有:頒佈均田令:實行官吏俸祿制,嚴懲*;遷都洛陽;革除鮮卑舊俗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學漢語、穿漢服、與漢族聯姻、用漢姓等)。

(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經過南北方勞動*的*勤努力,*南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開墾為良田。*南以種植水稻為主,稻田裡開始使用綠肥、牛糞和糞肥也得到推廣,小麥的種植推廣到*南。*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知識點:三國鼎立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