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項羽究竟死於何地   《太吏公書》問世至令已兩千年,隨著這部鉅著的流傳;項羽自殺...

練習題1.87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項羽究竟死於何地   《太吏公書》問世至令已兩千年,隨著這部鉅著的流傳;項羽自殺...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項羽究竟死於何地

    《太吏公書》問世至令已兩千年,隨著這部鉅著的流傳;項羽自殺於烏*似是無疑的了。其實,這是歷史上的訛誤。項羽真正的殉難地不是烏*而是東城:即今安徽定遠東南(距烏*約三百里)。

    《史記·項羽本紀》論贊申就曾點明,項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只不過一般人不去注意這點罷了。《漢書·灌嬰傳》也記裁:“項籍救垓下去,嬰將車騎追項籍至東城,破之,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那麼,司馬遷何以在《史記》中有“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烏*亭長艤船待”一段生動的描述呢?

    這段描述僅為民間傳聞,理由有三:一、項王垓下被圍時已兵疲食盡, “至東城,乃有二*騎”,又“漢*圍之數重”。當時,項羽已“自度不得脫”,又何以能忽而來到三百里之外的烏*呢?再說,項羽垓下之敗,其勢是急轉直下的,縱烏*亭長有救籍之心,又何以會料事如神,預先艤船以待?二、《史記·項羽本紀》通篇敘事謹嚴而縝密,尤其是對戰事的描述,雙方渡*涉河、斬關奪隘時的地理形勢,都能於迴旋曲折之中,給人以條理分明、*山如望之感。東城之後卻為何三百里沙場競無所交待,情節亦淡然鬆弛了呢?司馬遷只說“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巧借一“欲”字將流傳在烏*的一段民間佳話與東城真實的血戰情節縫綴彌合了。這就是*淮一帶的專家、學者多年來頻頻質疑並作出種種臆度誤解的根源所在。三、項羽崛起於吳中,“與汪東子弟八千人渡*而西”,在南征北戰中,吳中子弟以及*東父老與項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後即傳說起“項王乃欲東渡烏*,烏*亭長艤船待”的佳話。司馬遷曾遊歷過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機會採擷到這些民間傳聞,以完善這個英雄形象,也實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實,項羽“身死東城”,從來有史蹟為*。高達數丈的虞姬墓至今猶在,《定遠縣誌》載:“虞姬墓即嗟虞墩,縣南六十里近東城。”*陵、東城兩地,《定遠縣誌》記載則更為明確:“*陵城,縣西北六十里,鏌邪山南,周圍二里。……羽潰圍南馳,漢騎將灌嬰追羽過淮,羽過*陵迷失道即此。”“東城,縣東南五十里。項羽至*陵迷失道,漢追及之,羽復引而至東城即此。”

    項羽殉難前在定遠縣境內留下的遺址遺蹟,除*陵、東城,至今仍存十餘處。從霸王寨(項王迷路處)到劉會橋(為漢*追及處),從下馬鋪到嗟虞墩,構成了項王在這塊土地上與漢*周旋的一條完整路線。

1.從文中看,下列不屬於項羽殉難於東城的*據的一項是

    A.《史記》《漢書》等史書中都有項羽兵敗並死於東城的記載。

    B.從史料記載來看,項羽東城突圍的可能*極小。

    C.定遠縣內的許多遺址、遺蹟均*實項羽“身死東城”。

    D.項羽崛起於吳中,兵敗垓下,愧對*東父老,無顏東渡烏*。

2.下列不屬於對項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項是

    A.《史記》中有“項王乃欲東渡烏*,鳥*亭長般船待”的生動描寫。

    B.烏*一帶流傳著項羽欲東渡、烏*亭長艤船待的佳話。

    C.*淮一帶的專家、學者頻頻質疑並作出種種臆度誤解。

    D.作者認為司馬遷利用民間傳聞來完善項羽這一英雄形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司馬遷知道項羽真正的殉難地不在烏*而存東城。

    B.項羽從嗟虞墩到*陵,再到東城,最後死在東城。

    C.《史記》記述項羽敗至東城和東城到烏*的細緻程度不一樣。

    D.項羽戰死前的主要活動都在安徽定遠縣境內。

【回答】

1.D 2.C 3.B

知識點:現代文閱讀 單元測試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