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一針一線皆關情蔡勳建①父親常說“做出衣裳的是針線”,按說這沒有什麼創意,但從一名鄉間職業裁縫口中說出,卻有權威...

練習題1.44W

問題詳情:

一針一線皆關情蔡勳建①父親常說“做出衣裳的是針線”,按說這沒有什麼創意,但從一名鄉間職業裁縫口中說出,卻有權威...

一針一線皆關情

蔡勳建

①父親常說“做出衣裳的是針線”,按說這沒有什麼創意,但從一名鄉間職業裁縫口中說出,卻有權威*和說服力。父親一生以裁縫為業,受鄉親敬重,行走鄉間方圓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邊界為人縫製衣裳。

②他十二三歲拜師學裁縫,頭年多半時間給師父家挑水打柴幹家務活,漸漸地開始學縫釦眼、絞襻①子、釘釦子。翌年學習縫製衣服,第三年開始學絎②棉做棉衣,最後學剪裁。師父手藝高超,很嚴厲,連立身坐姿、穿針引線也有規矩,弄不好便舉起尺子打過來。父親說,他沒少挨師父訓罰,怎樣打罰都必須忍著,熬過了三年,便有出頭之日了。三年後他便提著裁剪*行走鄉里,獨當一面,還真是多虧了師父的言傳身教。

③在我的記憶深處,父親有些絕活兒。

④父親沒學過美術繪圖,可他裁布料用畫粉時,總是從容果斷,絕不拖泥帶水。畫線時用的是畫粉袋,一條紗線從裝有畫粉的小布袋裡左貫右出,其原理與木匠的墨斗無異。比如絎棉衣棉褲,父親在鋪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著畫粉袋口,將線頭置於棉褲一端,右手拉粉線,再用右肘根壓住粉線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線,輕輕一*,不偏不倚完成一條白線。如此反覆,他的徒弟再照線舉針絎棉。

⑤父親擅長做開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盤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蠶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還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樹枝扣。一個個蜻蜓頭,一對對蝴蝶結,公扣母扣,結對成雙。這種衣服全用佈扣,杜絕塑料釦子或有機玻璃釦子,著實漂亮。

⑥父親喜歡在左胸前袋口*上一支鋼筆,不過這筆大抵在算賬立據時才派上用場。父親有“兩不記”:一是收人布料不記,客戶來料,只要說明你要做什麼衣服什麼樣式,他隨手往那衣料堆裡一放,絕不會張冠李戴;二是量體裁衣,他拿皮尺在來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裡唸叨著,只量體並不當面記錄,也不開製衣單,顧客按期取衣,從不出錯。

⑦他的裁縫工具很簡單,裁剪*、竹尺、皮尺、畫粉、手針、頂箍,再就是熨斗。父親剪裁時輕鬆自如,用剪吃布很乾脆——咔哧,咔哧,咔哧,這像極了農夫耕田犁地,當犁尖*入土地,只聽得一聲吆喝,那黑*土壤便順著犁頭往右翻去。咔!最後一聲特別乾脆,聽起來很果斷,那肯定是剪*將出,剪斷布頭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許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親握著剪*,在畫有縱橫交錯線條的布面上,讓剪*隨意地疾走,剪*在案面上發出“咚咚咚”的聲響,頓一下,布面一個窩,案板上一個坑。我揣測這種“停頓”絕不是率*而為,一定是有講究的,應該是父親為後來的縫紉製作留下的暗記,比如打褶、留岔什麼的。案板上留下的“記號”,讓我長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門做衣,很多時候是做“鄉工”,也稱“上門工”。這種方法是按天計收工錢,東家只管三頓飯,不需一件件算錢。但父親並沒有因此懈怠,只管埋頭幹活。平常東家客氣,也有上煙上酒的,可父親從來不沾,只吃些茶飯。

⑩早年,父親行走鄉里一直是手工製作,後來母親加盟。不久有了縫紉機,一臺“蝴蝶”牌縫紉機與他們“白頭偕老”。父親擔綱剪裁,母親負責縫製,從此父母同出同歸。小時候我還沒念書,就經常隨父母去做“上門工”。一大早,東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頭,一頭是縫紉機頭,一頭是機腳,我緊跟父母在後,父親說我從小就隨他吃“百家飯”。

⑪在鄉間,這個行業有個笑話段子:“裁縫不落布,穿個冒襠褲。”少時我不解,便問父親何意,父親笑了,告訴我意思是說,如果哪個裁縫不留下布頭,那他肯定穿著個沒有褲襠的褲子。父親從來不做那種“貪墨”糗事,每上門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將剩下的布頭交給東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將剩下的邊角布料紮成一綹,塞進衣主的新衣荷包裡。衣主自然高興,因為這些邊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層布鞋底。

⑫父親從事職業裁縫五十年,他從手工到機制,見*了民間服裝的演變發展,親自經歷了這些服裝的全部製作過程。父親就像一枚絎針,行走鄉間,縫緊了鄉情,縫暖了家庭,縫美了生活。

(選自《*日報》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刪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鈕釦的套。②絎(háng):縫紉方法,用針線固定面兒和裡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作者說“在我的記憶深處,父親有些絕活兒”,父親有哪些絕活?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條概括。

2.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賞析文中畫線句子。

(1)左手捏著畫粉袋口,將線頭置於棉褲一端,右手拉粉線,再用右肘根壓住粉線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線,輕輕一*,不偏不倚完成一條白線。

(2)這像極了農夫耕田犁地,當犁尖*入土地,只聽得一聲吆喝,那黑*土壤便順著犁頭往右翻去。

4.文章的標題“一針一線皆關情”,如果換為“一位行走鄉間的裁縫”是否可以?請結合全文說說你的理由。

【回答】

1.①畫粉畫線的絕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盤扣的絕活;③“兩不記”的絕活;④裁剪與案板結合的絕活。

2.第②段在結構上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在內容上,它是全文作者敘事的線索和總綱,使文章敘事清晰,主旨鮮明突出。

3.(1)該句使用動作描寫,詳盡展示了父親用畫粉畫線的完美過程。一舉手,一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畫出了父親的高超技藝,給人如在眼前的立體感;而且言語間也透露出對父親的敬仰和驕傲。

(2)這句使用比喻修辭,把父親的裁剪比作農夫的耕地,既貼切生動,又充滿鄉村的泥土氣息。同時也是對兩種勞動美的讚美和歌頌。

4.不可以。原題充滿詩情畫意,又照應和突出了文章主題。作者不光記敘父親“一針一線”的絕活,更通過父親的手藝表達了父親不僅技藝高超,更人格高尚。他的勞動不僅是勞動,更關乎親情、鄉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分析】

1.本題考查篩選資訊並整合資訊的能力。通讀全文,逐段瞭解基本意思,特別是主要段落、層次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審清題意,依據題目要求篩選有效資訊,選取原文中詞句作答或對其內容進行概括作答。本題可依據文章所敘寫的第④段開頭“父親沒學過美術繪圖,可他裁布料用畫粉時,總是從容果斷,絕不拖泥帶水”;第⑤段開頭“父親擅長做開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盤扣”;第⑥段開頭“父親有‘兩不記’”第⑦段“父親剪裁時輕鬆自如”第⑧段“我揣測這種‘停頓’絕不是率*而為,一定是有講究的,應該是父親為後來的縫紉製作留下的暗記”這些內容概括作答。

2.此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語段的作用。句子作用要從兩個角度去考慮:一個是結構上的作用,一個是內容上的作用。結構上的作用要看這句話所在地位置,放在開頭部分的作用大致有:總領全文;點題;奠定感情基調;製造懸念,引起閱讀的興趣。中間段的作用大致有: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或鋪墊作用;*敘,補充交代與文章內容有關的資訊。結合上下文,第②段“他十二三歲拜師學裁縫,……翌年學習縫製衣服,第三年開始學絎棉做棉衣,最後學剪裁。……三年後他便提著裁剪*行走鄉里,獨當一面,還真是多虧了師父的言傳身教。” 由表示時間的詞語理解,這一段是全文敘事的線索和總綱,使得文章敘事清晰,突出了文章主旨。引出下文對父親絕活的描述。所以這一段在結構上是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3.本題考查賞析語句。賞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或是修辭,或是表達方式,或是遣詞造句,或表現手法,表現的情境等。賞析時,要結合具體語境靈活作答。通常解題思路是:先寫出句子的特點,然後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最後寫出表達效果。(1)“左手捏著畫粉袋口,將線頭置於棉褲一端,右手拉粉線,再用右肘根壓住粉線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線,輕輕一*”運用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描述了父親用畫粉畫線的完美過程。突出父親技藝高超,表達了對父親的敬仰之情。(2)“這像極了農夫耕田犁地”把“父親的裁剪”比作“農夫耕地”,使用比喻修辭,充滿鄉村泥土氣息。表達了作者對這兩種勞動的讚美。一定要結合作者的情感分析效果。

4.本題考查學生的對題目的理解。對含義的理解可以從表層意思和深層意思兩方面分析。題目的作用一般是:象徵意義;語帶雙關;作者感情的出發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線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讀者、新穎。本文①—⑩段敘述了父親“一針一線”的裁縫絕活、技藝高超。“父親從來不做那種‘貪墨’糗事”突出父親品格高尚。結合文末主旨句“父親就像一枚絎針,行走鄉間,縫緊了鄉情,縫暖了家庭,縫美了生活。”理解,父親的勞動不僅是勞動,更是將親情、鄉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串聯在一起,揭示了文章中心。文章標題“一針一線皆關情”充滿詩情畫意,又照應和突出了文章主題“父親就像一枚絎針,行走鄉間,縫緊了鄉情,縫暖了家庭,縫美了生活。”吸引讀者閱讀興趣。而標題“一位行走鄉間的裁縫”較平淡,只是交代了文章寫作的物件,沒有以上表達效果。據此整理作答。

知識點:文章作者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