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孔孔洞洞”話嶧山樑金惠①嶧山,山並不高(海拔高度582.80米),然有史則古;山也不大(周長10公里許),...

練習題1.73W

問題詳情:

 “孔孔洞洞”話嶧山

樑金惠

①嶧山,山並不高(海拔高度582.80米),然有史則古;山也不大(周長10公里許),但有文則名,故稱之為古老名山倒也實至名歸。

②嶧山的古在於山上的石頭,它的石頭形成於25億年前太古代後期。在漫長的外力地質作用條件下,岩石經受風化、剝蝕、崩塌、跌落,地質學上有一個專門用來描述花崗岩類岩石風化的術語叫“球狀風化”,其結果就是形成了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渾圓體,叫做漂礫。這些形態各異的漂礫又層層疊疊、零零散散地堆積在原巖的表面,從地貌學的角度來講,就形成了屬於殘積地貌的嶧山形態景觀。

③而從人文學的角度來欣賞,留在半山亭門柱上的鄭燮所作的楹聯就表達得極為準確:“孔孔洞洞山,玲玲瓏瓏石,蜿蜿蜒蜒路,晶晶冷冷泉。”如果遊山從西路開始,第一次讀到該楹聯時尚不明其意,待遊山結束,你才能從回味中體會出它的真實。假若不從孔洞中爬著鑽上五華峰,再從山頂躺著鑽下來,怎能領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蘊?而它的孔洞是因渾圓狀的極大漂礫相互牴觸在一起而留下的孔隙,滿山遍野如禽如獸的怪石數不勝數,被人們美化為各種形象的名稱,象形惟妙惟肖,遠眺、近視、上仰、下俯,變幻無窮,千姿百態,使嶧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嶧山的靈*不在單體的怪石上,而是因其層疊累加、千奇百怪地組合在一起,“千姿百態,萬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億萬,以堆石為奇功”,鄭板橋說其“玲玲瓏瓏石”真是忒妥帖了。那麼要想在這怪石陣中走出一條路來,自然是困難重重。儘管現在已經人工 “孔孔洞洞”話嶧山樑金惠①嶧山,山並不高(海拔高度582.80米),然有史則古;山也不大(周長10公里許),...修建了遊山階梯,但可以想象早先起起伏伏、彎彎曲曲的幽徑,狀如羊腸,稱之為“蜿蜿蜒蜒路”,也真多虧他能寫得出來。又因為山上石多無土,下雨時雨水落下順岩石縫隙而漏入“地下”,又從不同的低處潛流出來,晶晶亮亮、泛泛濫濫漫散開去,謂之“晶晶冷冷泉”也確有情趣。

④嶧山的真正有名,還在於它的*傳統文化背景。不消說孔子有“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嘆,也不消說李白有“嶧山孤桐,石聳天骨。根老*泉,葉苦霜月。斫為綠綺,徽聲粲發。秋風入鬆,萬古奇絕”的讚賞。再看那白雲宮裡正殿大門廊柱上的楹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前廊柱上更有傳說為太上老君所作“玉爐燒煉延年*,正道行修益壽丹”的楹聯,卻用道家密語寫成,其楹聯上的每一個字都讓人駐足思量;門額上則是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所書的“玉皇殿”三個大字。這些精*的經典足以讓人流連忘返了吧,然而還有較這一切更為讓人神往的所在:刻於北齊武平年間的摩崖石刻《文殊般若經》,隸書中彰顯著濃郁的魏碑風格,剛勁中隱含著古樸,莊重裡流動著婉約。在這些遺蹟裡,儒釋道三家的文化爭相生輝,真使人歎為觀止。更有那李斯為歌頌秦始皇功績的嶧山碑,那可是七雄爭霸秦朝當立之後,全國第一次統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小篆體,是我國文字規範化的開始。單從書法的角度來講,篆隸魏楷行,再加上歷代君王墨客留題的石刻、楹聯、匾額等字跡,都為嶧山增添了奇異的歷史文化光*,漢字與書法演化的足跡可見一斑。

⑤如果因此而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心中尚有不服的話,那嶧山之麓的春秋書院、孤桐書院、嶧陽書院的遺蹟與現存則可以說明齊魯文化的源遠流長了。而由當代大書法家楊萱庭題寫的高15米、寬8米的獨體“鼇”字,稱得上當世單字石刻之最,可稱奇絕的是在此字的左肩上又篆書有“民族魂”三字,單字均在一米以上,如同把民族魂扛在了肩上,且都深深雕刻在東部山頂的一塊完整的石壁上,正代表了“獨佔鰲頭民族魂”的獨特含義,極其形象又淋漓盡致地總結表達了嶧山的文化特徵。

⑥正像*學者南懷瑾先生所言,*一切文化的根源在於易經,而易經的根本在於其三大原則,即變易、不易和簡易。嶧山的變化在於它的演進,不易的是它的堅硬和頑強。簡而化之,如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她古老而又孕育著青春,永不止息!

(選自2014年《齊魯晚報》)

1.嶧山形態景觀是怎樣形成的?閱讀第②段,用一句話概括。

2.第③段開頭畫線句引用鄭燮的話有何作用?

3.簡要說明下列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假若不從孔洞中爬著鑽上五華峰,再從山頂躺著鑽下來,怎能領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蘊?

4.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嶧山文化和精神的認識。

【回答】

1.嶧山形態景觀是指岩石經受球狀風化後形成的漂礫層疊堆積在原巖的表面形成的殘積地貌。

2.總括本段內容;準確形象地概括了嶧山的自然景觀特點;採用引用的手法,增添了文采,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3.“爬著鑽”“躺著鑽”兩個詞生動地寫出了上山和下山的動作,準確地說明了嶧山孔洞險要、富有野趣的特點。

4.要點:嶧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儒釋道三家的文化爭相生輝;漢字與書法演化的足跡可見一斑;齊魯文化的源遠流長。嶧山精神:堅硬頑強,永不止息,獨佔鰲頭的民族魂精神。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