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人生忽如寄》經典語錄

《人生忽如寄》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謙讓的儀式行久了之後,也許對於人心有潛移默化之功,使人在爭權奪利奮不顧身之際,不知不覺地也舉行起謙讓的儀式。可惜我們人類的文明史尚短,潛移默化尚未能奏大效,露出原始人的猙獰面目的時候要比雍雍穆穆地舉行謙讓儀式的時候多些。

造出“吃一行,恨一行”這句話的人,其用心可能是勸勉大家安分守己,但是這句話也道出了無數人的無可奈何的心情。其實幹一行應該愛一行才對。因為沒有一行沒有樂趣,至少一件工作之完滿地完成便是無上樂趣。很多知道敬業的人不但自己滿足於他的行當,而且教導他的子弟步武他的蹤跡,被人稱為“克紹箕裘”,其間沒有絲毫恨意。

人在大病時,人生觀都要改變。我在奄奄一息的時候,就感覺得人生無常,對一切不免要多加一些寬恕。 魯迅死前遺言“不饒恕,也不求人饒恕”。那種態度當然也可備一格。不似魯迅那般偉大的人,便在體力不濟時和人類容易妥協。我僵臥了許多天之後,看著每個人都有人*,覺得這世界還是可留戀的。不過我在體溫脈搏都快恢復正常時,又故態復萌,眼睛裡揉不進沙子了。 弱者才需要同情,同情要在人弱時施給,才能容易使人認識那份同情。

駕馭僕人之道,是有祕訣的,那就是,把他當做人,這樣一來,凡是人所不容易做到的,我們也就不苛責於他,凡是人所容易犯的毛病,我們也加以曲宥。

做父母的人當初也是少不更事的孩子,代代相仍,歷史重演。一代留下一溝,像樹身上的年輪一般。

人的身體本來就髒。佛家所謂“不淨觀”,特別提醒我們人的“九孔”無一不是藏垢納汙之處,經常像臭溝似的滲洩穢流。真是一涉九想,慾念全消。

人的天*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習慣方面卻各有不同,習慣是慢慢養成的,在幼小的時候最容易養成,一旦養成之後,要想改變過來卻還很不容易。

男女服裝之最大不同處,便是男裝之遮蓋身體無微不至,僅僅露出一張臉和兩隻手可以吸取日光紫外線,女裝的趨勢,則求遮蓋愈少愈好。 男子的衣服,經若干年的演化,已達到一個固定的階段,式樣**大概是千篇一律的了,某一種人一定穿某一種衣服,身體醜也好,美也好,總是要罩上那麼一套。

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張臉,從“魚尾”起皺紋撒出一面網,縱橫輻輳,疏而不漏,把臉逐漸織成一幅鐵路線最發達的地圖,臉上的皺紋已經不是熨斗所能燙得平的,同時也不知怎麼在皺紋之外還常常加上那麼多的蒼蠅屎。 在原有的一張臉上再罩上一張臉,本是最簡便的事。 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齊鬆懈下來往下堆攤,成堆的肉掛在臉上,掛在腰邊,掛在踝際。

真正聽京戲的內行人懷裡揣著兩包茶葉,踱到邊廂一坐,聽到妙處,*擺尾,隨聲擊節,閉著眼睛體味聲調的妙處,這心情我能瞭解,但是他付了多大的代價!他聽了多少不願聽的聲音才能換取這一點音樂的陶醉!到如今,聽戲的少,看戲的多。唱戲的亦竟以肺壯氣長取勝,而不復重韻味,唯簡單節奏尚是多數人所能體會,鏗鏘的鑼鼓,油滑的管絃,都是最簡單不過的,所以缺乏藝術教養的人,如一般大腹賈,大人先生,大學教授,大家閨秀,大名士,大豪紳,都趨之若鶩,自以為是在欣賞音樂!

人在大病時,人生觀都要改變。我在奄奄一息的時候,就感覺得人生無常,對一切不免要多加一些寬恕。魯迅死前遺言“不饒恕,也不求人饒恕”。那種態度當然也可備一格。不似魯迅那般偉大的人,便在體力不濟時和人類容易妥協。我僵臥了許多天之後,看著每個人都有人*,覺得這世界還是可留戀的。不過我在體溫脈搏都快恢復正常時,又故態復萌,眼睛裡揉不進沙子了。弱者才需要同情,同情要在人弱時施給,才能容易使人認識那份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