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重生之神級學霸》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當狙擊手都拔出刺*的時候,當農民都拿著焊*上陣的時候,當*官都舉起了小手*的時候,戰鬥也就進入了最後的白熱化的時刻。 度過最危險的時刻,即可沐浴勝利的曙光。 只是,想要度過最危險的時刻,卻不是躺著不動就可達成的。 那是要拼了命,才能獲得的。

《重生之神級學霸》經典語錄

做科學家也是不容易的,越牛的科學家,越需要大眾式的故事來理解,*人如此,外國人也如此。 比如人們耳熟能詳的牛頓,瞬間會與蘋果聯絡在一起,但除了大學高數課講牛頓-萊布尼茨方程,有幾個人會記起萊布尼茨? 愛因斯坦有一頭亂蓬蓬的毛髮,幾乎成為瘋狂科學家的代名詞。“瘋狂科學家”並不是壞事,在投資人眼裡,瘋狂科學家也許就是成功的代名詞。

參加學術會議的好處之一,就是能提前獲得業內諮詢。做科研的,三五不時的就要卡殼,這時候,第一優先的方法就是查詢文獻,看看有沒人解決過問題,或者解決過類似的問題,即使沒有,若是能從文獻中得到思路也是好的。這條路走不通以後,才會考慮自己開發新的方法,但就像是本身的研究一樣,誰知道開發新方法又會遇到多少疑難,一些經費不充裕,或者不緊急的專案,往往就此停滯,然後等待世面上有新技術出現。 有的人一等待就是十年八年,手裡做著新專案,腦袋裡繼續存著原有的專案,然後瞅著有沒有機會繼續以前的專案。

學者看書,的確是有種*湖大俠看到武功祕籍的感覺,其實效果也是差不多的。 要說人的思維和毅力,學者其實不見得就比普通人強到哪裡去,學者上學的時候,說不定也會因為貪玩而被老媽揍,就像是*湖大俠小的時候,一樣可能因為貪玩而被師傅揍一樣。 但是,當他們學完了前人的東西,站到了領域前沿的時候,心思就不同了。 學者們看一本新書,瞭解到一個新的領域,獲得新的知識,很可能讓他們成為這顆星球上最瞭解這個領域的人,這種快感,與學習重複的知識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

被慶賀自然是一件享受的事,雖然慶賀的人多了,有一點點的麻煩,但實際上,他的內心仍然是渴望有人慶賀的,所以,所謂的煩悶終究是一種矯情罷了。 做科研的,一輩子值得慶賀的事並不多,第一篇論文,第一篇scI,差不多就是普通科研人一生中能慶賀的所有成果了,強行說來,結婚生子這種人人都能慶賀的事兒,他們也能開開心心的慶賀一番。 至於第一篇學術專著,自然更值得慶賀,但有資格慶賀的,也就不算是普通科研人了。

只有不完美的世界,才令人的存在有了價值

學術界歸根結底也是人組成的,免不了有排排隊吃果果的傾向,只是諾貝爾獎的門檻實在太高,以至於能排隊的都非常人罷了。

要說起來,別看諾貝爾獎年年都有,可要說活躍於業內的,數量還真是不多。 六七十歲以上的諾貝爾獎得主是活躍不起來的,50歲拿到諾貝爾獎就算是年輕有為了,但也就活躍個十幾年的樣子。 如此算下來,只要有一年,諾貝爾生物學獎授予一名70歲老頭,當年活躍的諾貝爾獎得主就很可能少了一位。 達爾貝科也是因為得獎的時候年輕,才能經過十年左右的醞釀,緩緩拉開人體基因組計劃的大幕。

作為一項科學化的實用技術,PCR是特別又平常的。 就像是人們對諾貝爾獎的評價一樣,每年的諾貝爾獎都會留下遺憾,有很多應該被評選的人與技術落榜了,但是,每一個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又都是理所應當獲獎的。 PCR屬於最快獲獎的諾貝爾獎技術,這也說明,它的發展是極快。 事實上,翻兩番翻三番這樣的速度,就PCR的發展實在是小菜一碟。 而它之所以能夠發展的這麼快,既與它的簡便易用有關,也與它所處的時代有關。 在人體基因組計劃中,PCR的用處太大了。 20世紀最後一個超級科學計劃面前,最有用的技術不給諾貝爾獎,怎麼可能?